2012年7月19日 星期四

愛台灣,更該關注全世界!


這幾天,全球科技產業與網路界的熱門話題,是人稱矽谷首席美女工程師的前 Google 副總裁 Marrisa Mayer 接任 Yahoo! 執行長,姑且不論這個新聞話題背後隱含的性別、學歷、矽谷環境、科技公司經營領導與個人傳奇故事等議題,但,這個新聞事件跟我今天要談的主題「愛台灣」,揪竟~有什麼關係?讓我們繼續看下去...(耍冷...)

從一場活動評審聊起...

前幾天我擔任一場青年領袖培訓營的活動評審,這個由十大傑出青年基金會所舉辦、四天三夜的營隊活動,已經辦到第二十六屆,除了營隊本身有淵源、有規模,參與的大學生與研究生,來自全國各大院校不同科系,讓我在上台擔任評審之前,對於活動內容與簡報呈現有很深的期待。

今年領袖營的主題之一是品牌與行銷,而在營隊活動最後一天的上午,由所有學員分組進行簡報,以「行銷台灣」為題,經由觀光、文化、體育、時尚、電影等次主題,在設定預算下,規劃一個假想的大規模展會(類似花博、旅展、影展等)與網路行銷活動,來呈現這次營隊的培訓成果。

身為兩位受邀評審之一,我比較偏重策略規劃、網路行銷與預算執行規劃的評分,另一位是大型會展事業集團的高階主管,有主辦國內大型展會的經驗,也曾經擔任藝術行政與活動企劃執行多年,因此在評審時間之外,我也從這位評審伙伴身上學到許多知識及經驗。

行銷台灣,我們還需努力

先撇開學員們的簡報內容不談,其實「行銷台灣」這個主題,可以說是多年來的陳腔濫調、一談再談,但也可以說是台灣最需要努力,或者還有許多進步空間的地方。從前幾年的 Touch your Heart 影片,到 Bill Gates 多次代言,還有兩年前這支 Time for Taiwan,其實可以感受到我們的觀光局與國貿單位,非常努力而用心的為台灣塑造品牌形象,也成功的把台灣的許多軟性特質、觀光資源,結合我們在科技造業的成績,透過影片行銷台灣。

這幾年來台灣的外來觀光客也逐年增加,當然主要人數是來自大陸旅客,還有為數不少的香港、日本觀光客,而過去曾經是來台旅客重心的商務外籍人士,在台灣經貿與科技業地位受到中國崛起影響之後,無論是商展參觀採購或商務會訪人士,成長的趨勢確實不如過往。

其實,台灣的特有自然環境與豐富觀光資源,向來具有很高的競爭力。但受限於我們特殊的國家背景與國際關係,在各種國際組織與競賽,或者是無法以正式身份加入,或者必須變更參與的稱謂,也因此,台灣兩字,以及中華民國的國旗,一向都是很難在國際舞台上被正式承認或讓全世界看見的。

也因此,對於許多國家而言,國家品牌或形象認同,從來都只有國際議題與宣傳行銷的層次,但在台灣,光是台灣這兩個字,還有各種代稱與變通方式,在許多國際場合或比賽,變成我們與中國政府或代表團隊的爭執焦點,有時候甚至是國會與行政單位辯論、交戰的核心。從很多角度來看,這是很浪費時間心力的事情,但也由於越來越多的台灣人民,都認同這個國家品牌,所以才會有這些辯論與堅持。

台灣學生的想像力與國際觀

讓我把焦點回到營隊活動與評審的故事上。分組簡報是很常見的競賽方式,規定十二分鐘的簡報時間,以及三到五分鐘的問答,也是合情合理。但從第一組上台開始,我開始逐漸覺得失望...

整整一個上午,八個團隊,大約有超過三十個學員上台,但這些應該是大學生中翹楚的學員團隊代表,卻只有極少數展現出對於行銷台灣這四個字的理解,並且具有國際觀與企圖心,在展會規劃與網路行銷兩個層次上,提出讓人驚艷的創意、品牌形象與可執行方案。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好幾個團隊都提出非常本土化的主題,包括電影、農業或流行、文化的層次,雖然緊緊扣住這幾年來的在地化流行趨勢或話題,但是行銷主題與企劃手法,只能說見樹不見林,幾乎都把活動放在島內層次,以提升國內議題能見度或民眾參與度為目標,宣揚的主題也都只關注台灣文化或在地發源的表演形式,卻沒有思考到將中華文化、亞太各國的相關團體、人士、表演型態或特色產品,納入交流與展會的主題中。

聽完八場簡報,我不禁憂心起來。這幾年我不斷地在各領域推動技術創新、產學合作跟青年創業的資源,焦點都放在創業、育成、投資的觀念改革與環境改造。但是,我卻忽略了,因為政策推動與媒體推波助瀾的影響下,台灣的新世代,雖然對於本土文化與在地議題有了較為深刻的關注與意識,但也可以感受到,他們對於產業、科技、文化與經濟等各種議題,缺乏宏觀的國際視野與資訊接觸習慣。

也因此,這群青年學子的行銷台灣專案計畫,不僅高度、深度、廣度不足,在面對全球化環境與挑戰下,他們也缺乏了積極的主動態度與危機意識。而除了簡報的內容讓我覺得失落之外,此外,大多數的團隊,都是採用成員輪番上陣、各自負責一段簡報的形式,這是完全沒有辦法展現「領導」與「團隊」的方式,但,這卻是一個青年領袖培訓營的結業簡報!

Web 3.0 時代,你可以主動出擊!

這群年輕人的平均年紀,大約小我一輪以上。回想十二年前,網際網路產業面臨第一次的泡沫化與達康股災,Microsoft、Yahoo! 正主宰個人電腦與網路世界,Google 正要崛起,而身在台灣的我們,雖然還在學校就讀,但是已經開始把網路當成接軌世界的窗口,迫不亟待地大量吞噬國外的網站內容與線上資訊。

但隨著時代推移,當行動網路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份,網路科技與行動技術,對新世代來說,可能只是用以關注身邊好友或經營社群、搜尋興趣與線上消費的「生活型態」。這個趨勢本身沒有對錯,也無法逆轉,如同我的事業伙伴 Jamie 說的「APP 將顛覆這個世界」。

不過,身在這個時代,要接受訊息或與遠端、不認識的人物接觸,管道與機會實在是過去所無法想像的。以本文開頭所提到的新聞人物 Marrisa Mayer 來說,雖然之前身為 Google 前20名員工、第一位女性工程師,現在則將接任  Yahoo! 執行長,但是她在社群網路上,都非常容易接觸到,包括她的 Google+twitter,也都是我長期關注追蹤的產業人士名單中。

並不是說我交遊廣闊,事實上我相信 Marrisa 大概也不知道在她的追蹤讀者名單中的我是哪一位。但是,因為我有了許多類似 Marrisa 這樣的產業先進名單,因此可以長期追蹤許多產業資訊,而這樣的資訊蒐集方式,在十二年前,是無法想像或實現的。

而除了社群平台,現在要訂閱或接觸國際產業與財經資訊,也較過去方便許多。尤其,在中國崛起之後,大多數的國際媒體都有中文版本,因此,語言也不再是一個理由或藉口。

現在,就拿起你的手機或平板電腦,或者在你的瀏覽器中,開始利用 Google 閱讀器Google 潮流同步 或 Twitter、Facebook 蒐集你專屬的國際情報與產業資訊吧。即便你是學生,相信我,十之八九你不會留在學校,更何況如果要待在學術界或研究領域,國際上的研究資訊與情報力,也會是你很重要的內在競爭力。

愛台灣,不是口號,也不只是本土化與自我檢討。如果沒有國際觀,無法給自己清楚的國際定位與形象輪廓,那麼,台灣的未來將沒有方向感,也只會越來越封閉而失去競爭力。所幸,在這個新科技時代,有許多平台與管道,讓我們接觸並瞭解全世界的人事物,但前提是,你,要願意,並且認真去執行!

---
相關文章:

5 則留言:

  1. Cool. 像這次開會是去巴西,去完一次,才看見台灣真正的競爭力,對很多外國青年來說,他看到很多臺灣的曝光,但不太瞭解臺灣的細節,他們往往只知道台北而已,但台北市硬要論競爭,國際大都市太多,我們放了很多影片跟廣告,就像很多公司放點擊式的,banner廣告在網路上,但這樣的banner怎樣讓外國人體會臺灣的溫暖和美麗之處?玩這種曝光怎麼跟紐約杜拜他們比,我覺得需要更多的溝通. 紹鈺

    回覆刪除
  2. 剛從日本回來,深刻體認到日本人對於保存古蹟,以及如何讓環境和都市共生的建築哲學(撇開東電少數人刻意隱瞞核災事實的行為),我看到這篇文章深有感觸。

    行銷台灣豈是幾百隻支成功廣告或大型活動就能夠達到的成果?成功的行銷,只是讓這個不太美好的產品,加速令人失望。

    許多外國人喜歡台灣,但可能是喜歡在台灣生活,可能是喜歡台灣消費便宜,喜歡台灣的人,喜歡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說實話,台灣美麗的是人,卻不是環境,而環境,是短期觀光和渡假的重點。我想有非常多來過台灣,就不再回來的觀光客。

    我們如何能做到讓「大多數人」想一來再來念念不忘?在這個島深度旅遊,而不是只在幾個景點走馬看花。台灣的在地體驗做的不夠深,不夠精緻,不夠認真。只有點,而沒有面。

    回國後我常在想,人民要怎麼影響我們的政府,真的好好把街道市容規劃好,把交通規劃好,把旅遊安全規範好,把觀光景點週邊環境整頓好,並加上人文與在地思想的元素,用「面」的思維去塑造地方的觀光特色。而不是放了數百個蔣公銅像在一個公園,就把他宣傳為重要景點。

    我沒有答案,請版主原諒我沒有建設性的發言。希望有天我也有機會成為改變的力量之一。說穿了,我認為讓產品說話,才是最好的行銷。

    而目前台灣這個產品,對於很多已開發國家的遊客來說,還不夠好。來過之後未必想再來,這也是我們在行銷台灣最應該重視的部份。

    以環境來說,台灣,並不美也並不安全。我想政府沒有真正面對這一點。

    回覆刪除
    回覆
    1. 您謙虛了,讓產品說話,是最好的行銷,一點都沒錯。這也是我處心積慮想改變台灣的初衷之一 :)

      刪除
  3. Read! "You are what you read"!
    台灣的閱讀風氣向來低落, 最近10年更糟. 20~30甚至40歲以下的文化學養, 比60~70~80歲的(祖)父母還不及, 以為電音三太子就代表了台灣的文化傳承, 以為蘋果產品就是高科技的總稱.

    而台灣的媒體新聞從業, 也很不幸的多都是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青年們. 舉例來說, 現在一窩蜂追逐林書豪, 卻不知最近真正美國體壇的震撼是賓州州立大學足球隊的醜聞. 但即使是醜聞, NCAA的判決與其影響,卻更值得討論與研究.

    "可讀萬卷書,如不能行萬里路". 由閱讀世界歷史, 文學, 與網路上的他國社會新聞, 多少可了解不同人種,文化的根源,立場,與發光或衰滅的歷程. 這是不變的道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台灣人另外的危機還包括 We are what we eat. XD

      談到閱讀,除了學校教育,家庭環境跟職場環境,也是亟需改善的地方。多謝您的回應!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