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5日 星期六

運動和創業,都是探索個人極限


和海豹特種部隊生活的31天】推薦序。

這是一個瘋狂的故事,無論從什麼角度來閱讀。

讓一名在戰場上出生入死、意志與身材都如鋼鐵的前海豹特種部隊成員,住進紐約中央公園旁的豪宅,伴隨自己三十一天,無論上班、會議、出差、搭乘私人客機、與家人過聖誕節、和同事舉辦年終派對,他都如保鏢般隨侍在側,聽起來非常安全而且讓人羨慕。是吧?

讓我講述另一個版本給你聽。一位前海豹私人教練,在你邀請與同意之下,定下讓你覺得不可思議、遠超過目前極限的鍛鍊方式與目標,例如在一天中完成一千次伏地挺身,穿著五十磅重量背心進行路跑訓練,或者在零下十五度的山路跑步後,把下半身浸入結冰湖面的水中;而且每天的訓練都比前一天嚴苛,無論天候多惡劣、不管時間與地點,海豹就是會帶著你完成。

身為同樣熱愛耐力運動、健身與自我鍛鍊的創業者,讀完這故事,連「同樣」兩個字都說不出口。更遑論作者 Jesse Itzler 是得過艾美獎的前饒舌歌手、數次創業成功、完成十幾場馬拉松,娶了同為成功創業者的美嬌娘,他們的故事就已經教一般人覺得宛如神話。

那為什麼如此一位成功人士要這樣挑戰自己?是為了身體與比賽成績?還是只是無謂地找自己麻煩?跟作者完全不同生活型態與個性的海豹,兩人能順利共處,還是會無法忍受彼此?

為了不打擾各位閱讀的樂趣,答案留給各位追尋。但我可以說說自己的體會。

在歷經五年的路跑與鐵人賽事,並且透過專業教練指導與自主訓練後,這兩年我終於明白,運動與健身不只是為了休閒與健康,更是認識自己的最好方式。過去我為了追求健康而維持運動,但現在我為了享受運動而保持健康。

運動最大的樂趣,在於探索個人的極限,以及一旦適應就必須突破的舒適圈。而運動最大的風險,則在於沒有專業的指導,除了效率低落,受傷更可能引起多重的負面效果。

上面這段話,把運動兩字換成創業,同樣精準;也是我十多年來多次跨越於創業與創投身份之間的領悟。

這也就是為什麼這段三十一天的故事雖然瘋狂、兩位主角都非凡人,但仍深具啟發意義的原因。因為即便成功若此,你永遠都可以挑戰身心與意志的極限。追求卓越而非滿於現狀,就是所有成功者的共同面貌。

延伸閱讀:

2017年7月4日 星期二

典範轉移下的智慧運動時代


在製造業與服務業都遭遇瓶頸的此時,面對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的挑戰,台灣企業過往的優勢與機會,是否還存在?曾經成功轉型或升級的產業經驗,能否帶我們走過這一次谷底?

台灣過去半世紀的長期經濟成就,來自內在因素與外在機遇。從進口替代到科技製造,從加工出口到品牌代工,當年的製造業突飛猛進,優勢來自地緣關係與人口紅利、教育普及。但更大的機會來自典範轉移。

人類史上的重大典範轉移,包括當年印刷術在歐洲造成的文藝復興與宗教革命、蒸氣機與資本主義推動的工業革命、上個世紀末個人電腦與網路普及的數位革命,都是重大技術發明再加上網路效應所推動的結果。

典範轉移會破壞既有經濟模式、產業結構,但也創造大量的生產及消費機會。例如台灣在個人電腦起飛的時代,成就了科技製造業與代工模式,創造大量的經濟價值與工商業機會,但也讓我們習慣了規模經濟與成本思惟

此時,我們正遭遇行動網路與連網裝置造成的物聯網革命,不僅上網人口在十年之內從三億成長到三十億,上網裝置更是上網人口的數倍。來自行動網路、穿戴裝置與智慧環境的大數據,將徹底改變你我的生活方式與產業結構。

伴隨著聯網裝置與數據量的巨幅成長,以及運算及連網成本大幅下降,人工智慧(AI)領域快速起飛,五年前我們才剛進入「行動為先(Mobile First)」的時代,如今我們已經要疾呼「AI為先(AI First)」了。

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對產業與經濟的衝擊,不僅止於製造業或交通運輸這些勞力行業,事實上越是依賴數據的行業,例如會計、精算、金融、醫療、保險等,都將遭遇巨大挑戰。過往這些「專家的直覺」來自大量時間投入與專業經驗累積,但可見的未來,連網人工智慧系統將取代許多專家。

反過來說,當人類得以不再被重複性的勞力與腦力工作綑綁時,多數人將要從事哪些工作,或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首先,距離AI全面取代人類的生產與思考能力,還有相當時間,但關鍵是我們把這件事情視為威脅還是改善。唯有理解並預測人類在未來的普遍生活型態與基本需求,才能重新設計社會制度與產業結構。

但無論短時間內制度如何演進,機器會取代就業還是幫助人們把工作做的更好,個人與群體的生活水平、健康意識、教育方式的提升或翻轉,將是各先進國家與重大資源決策者必須投入的長期投資。

此外,人類面對另一個典範轉移是在產業週期快速縮短之際,平均壽命卻不斷延長。因此,預防醫學與個體化醫療將是接下來最重要的產業,而過往被視為休閒、娛樂或教育範疇的運動產業,將逐步與健康甚至醫療產業接軌。

這兩年問世的穿戴裝置與運動設備,都大量整合軟體與硬體功能,記錄運動軌跡與生理訊號。在台灣也已經有保險公司推出穿戴保險,獎勵運動里程或步數達到一定水平的保戶。

運動產業過往被視為製造業與休閒業,但在許多國家已被列為國家級重點行業。除了透過偵測裝置、連網平台與演算法來促進運動、提升健康,對於產品設計、生產製造、服務提供、競賽轉播,也都可以利用物聯網與人工智慧,全面性地提升產業實力與國民參與。

典範轉移下,運動產業會是台灣的機會與還是挑戰,端看我們如何思考與決定。


(圖片來源,本文整理自  MixTaiwan 活動,經編輯後,刊登於工商時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