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日 星期三

創業該怎麼發薪水?

成功的創業團隊,在初期會領取低於業界行情的薪資,但將不足的差額予以列計,未來公司獲利時再領回。這樣既可降低財務壓力、增加試誤次數,又能夠反映公司營運成本,提高團隊對公司的承諾,對於投資人、經營者與團隊而言,都有正面價值。



今天剛好是國際勞動節,除了祝大家有美好的節日活動,也讓我們來聊聊勞資雙方都很關心的議題:薪資。不過,我打算從創業者跟投資人的角度,來談談這個議題。

在創業初期,多數的創業者或團隊都會面臨一個關鍵問題,薪水,到底該怎麼發?

無論公司是否有營收,是否獲利,其實對於多數人來說,個人薪資的計算與發放,可能比公司業績是否成長更重要。

即便是創業者自己,往往也苦惱於個人薪資到底該怎麼計算;到底該高於市場行情,還是低於市場行情。高了對投資人跟團隊說不過去(公司還沒賺錢就坐領高薪,這不是自肥是什麼?),低了對家人跟自己無法解釋(那幹嘛不回去上班領薪水就好,創什麼業?),好像怎麼規劃,都會對某些人造成困擾或壓力。

而對於公司的共同創辦人或團隊成員而言,共同創業或參與創業可能是為了熱情夢想,可能是為了累積創業經驗或歷練實習經歷,但似乎也不能不顧自己與家人的經濟壓力與生活需要。

到底,創業該不該領薪水?該怎麼規劃新創公司的薪資計算與發放?

先舉兩種極端的例子來看看。有一種創業者,身為公司主導者,可能是主要出資的大股東,也可能是公司的核心技術或資訊(如客戶名單)擁有者,所以發給自己高於行情或高於團隊其他成員的薪水。

另一種創業者,則是因為個人財務體質較佳(可能是家人經濟上的支持,或者因過去就業或創業所累積的財富),所以即便全職參與,卻不領薪水,或領取明顯低於業界行情與團隊成員的薪資。

這兩種創業者的薪資規劃方式,表面上具有正當性(身為公司核心關鍵應該被留住,或可以減低公司現金流壓力),但實質上這兩種作法都是在傷害公司體質,讓公司的財務報表無法反應正確的營運成本與人力機會成本。

更糟的是,會造成團隊內部的心裡壓力,尤其是共同創辦人與一般員工,會因為創辦人的薪資高低作為公司人力成本指標,產生排擠效用或看齊現象,這些都是不當的規劃,甚至鑄下未來團隊破裂的遠因。

但是在公司創立初期、還沒有營收或獲利能力的情況下,創業團隊到底要如何計算薪資呢?

我的四個建議是:依據經歷能力與實質貢獻計算薪酬,再根據公司財力與生活需求發放薪資,不足額薪資獎酬一定要列記保留,而薪資制度必須一體適用且長期維護。

「公司」之所以為公司,就是「共同治理」、「共同經營」之意。所以公司裡的每個成員,都應該有貢獻,也都應該採用相同制度計算薪資。所以無論公司有多新、財務有多吃緊,都應該彰顯員工的存在正當性,也就是薪資的計算基準必須一致。

而只要從員工的貢獻度與生產力來衡量,就應該是否持股、或者持股比例高低無關。畢竟員工身份領的薪資跟獎金(有貢獻就有),股東身份領的是分紅或股利(有賺錢才有),不可混為一談。

所以,無論創業者是出資金或出技術,都是以股東身份對公司資本產生貢獻,而不是以員工身份對業績產生直接貢獻。因此,薪資高低不應該跟股權比例扯上關係,而是跟市場行情(機會成本概念)與業績貢獻(勞務付出收穫)有關。

但是,公司在沒有賺錢甚至沒有營收之前,創業者跟員工如果都領市場行情薪水,是否是合理的規劃呢?

不一定,要看公司的財務體質,以及財務指標的成長狀態。無論公司處在哪個階段,降低人事成本,對於公司財務上都正面的,但過度壓低薪資,也會造成員工的財務壓力,並對公司的忠誠度大幅降低,產生營運危機。

所以,創業團隊的確應該比領比市場行情低一些的薪資,這樣可以讓公司撐久一點。但請記住,這樣的犧牲,是為了讓公司有多幾次嘗試失敗的機會,而不是在同一個失敗局勢上撐著而已。在滿足員工生活需求條件並取得勞資雙方共識之下,適度的低薪可以產生對成功的「飢渴感」與「革命情感」,既有目標激勵成分又有公司文化形塑效果,有時候是公司競爭力的來源之一。

那麼,既然薪資制度應該依據能力貢獻跟市場行情,創業團隊的薪水又應該低於市場行情,好像有矛盾的地方對吧?

其實只要記得,計算跟發放是可以分開的,而且,中間的差額必須列入公司財務規劃與會計科目(可以是債務項目或者是應付科目),未來當公司有營收、有獲利的情況下,再以還款、薪資或獎酬形式補回給創業者與員工,這樣在降低公司財務壓力、增加嘗試機會的前提下,又能夠具體且正確的反映公司的營運成本,並且提高了創業者與團隊對公司的承諾,對於投資人、經營者與團隊而言,都是正面的。

而除了把薪資的計算與發放加以分開、將差額列計並於未來補回之外,重要的是必須建立公司的人力資源規劃與薪資規劃,同時保持一貫的方式,對於不同時期加入的不同身份成員,無論是創業者、共同創辦人、正職員工、實習生或外部顧問,都可以理解並認同,那麼,這樣的新創公司,才能逐漸往組織化、規模化的管理之路邁進。

這樣的薪資規劃方式與建議,是 appWorks 多年來輔導新創團隊所得到的經驗,也是我們自己身為創業者正在實踐的。

如果你正在創業,對於創業的財務規劃、人力資源或者各種資源規劃有興趣,卻不知道該怎麼開始,也許,我們正在招募的第七屆育成計畫會適合你,歡迎來申請或找我們聊聊

(圖片來源
---
延伸閱讀:


2 則留言:

  1. 您好,想請教一下,
    那共同創辦人各自的薪資怎麼計算?
    股權為50% 50%,
    一個是CTO主導技術
    一個是CEO整合、管理、行銷等等

    因為工作不同很難評估薪資,
    如果一高一低,心理會不平衡吧~
    還是一樣薪資呢?

    謝謝

    回覆刪除
  2. 高低在於良好的溝通和透明度... 好好和你的夥伴談談.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