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0日 星期三

Co-founder 的必要

團隊與資源,是新創公司能否成功的關鍵要素。但團隊是因為資源而來,還是帶著資源而來,差別很大。能跟你一起走過死亡之谷、撐過危機的,才是真正的創業伙伴。



參與新創公司的創立、經營與投資這麼多年,我越來越覺得,讓公司活下去,有健康的現金流,是最重要的事情。因為再怎麼風光創立、快速擴張,都可能一夕之間,燈枯油盡、人去樓空。(Pre-mature scaling is the root of all startup failures.)

反而是循本務實、自然成長,靠著創辦人跟核心團隊自己的錢,先做出成績,讓公司擁有穩固的基礎,再來尋求外來的資源(包括資金),踏上規模化的路。但就算團隊踏實穩健、精實創業,也可能會遇到財務危機、資金短缺的時候,這時候,團隊組成就有很大的關係了。

我們都知道,新創事業能否成功,除了市場機會與核心能耐,最重要的,就是團隊組成跟關鍵資源。而團隊是因為資源而來,還是帶著資源而來,就有很大的差別。

因為資源,尤其是資金而來的團隊,也許在創業第一階段(所謂無知的樂觀)會充滿熱情,團隊也很有向心力、努力工作;但一旦進入了死亡之谷,資金即將耗盡、業務遇到瓶頸、產品無法突破,往往就是公司最危急的時候。

而當初承諾同甘共苦的伙伴,也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可能是房貸壓力、可能是小孩學費、可能是要奉養父母,沒有辦法繼續承擔經濟與家庭壓力,於是選擇離開。

說真的,台灣的買房風氣、高貴房價、長期房貸等現象,除了讓大多數的勞工不敢開除老闆、爭取應有權利,也讓新創團隊往往在資金用盡之時,面臨痛苦的抉擇。

反過來說,如果公司的核心團隊,也就是幾位共同創辦人,都是帶著資源而來,無論是否投資大量資金,只要他是帶著承諾、也明白創業的風險,知道會有幾年時間可能沒有薪水,或者不會有上班時的全薪、高薪可拿,那麼,在公司危急的過程中,他才不會因為經濟壓力被迫離開,他才能有機會支持公司、一起走出死亡之谷。

也就是,如果他只是口頭承諾、工作付出,卻沒有財務上的準備,即便是再努力、再有貢獻,但在公司還沒營收、還沒有獲利之前,他就必須面臨兩難的抉擇,創辦人也會陷入痛苦的情境。

有伙伴一起創業都如此,如果公司是一個人創立,靠著這個創辦人募資,而其他伙伴都是因為投資人的資金而來,那麼公司在還沒獲利的發展過程中,往往都會遭遇團隊危機。

所以,除了背景互補多元、價值觀相同之外,創業者要找的合作夥伴,必須要能清楚明白,所謂承諾,不是工作的付出、時間的價值,也包括共同財務風險的承擔。

想創業的話,請想清楚,不要讓自己陷入財務泥淖之中。同時,也要有一群伙伴,能夠跟你一起走過死亡之谷,彼此支持、撐過危機。


(影像來源
---
延伸閱讀:

2013年3月6日 星期三

網路就是競爭力!

在數位經濟時代,資訊的傳播與知識的學習,將越來越依賴網路。除了產業網路化之外,我們更要重視教育網路化、學習終身化的趨勢。無論對個人或國家而言,網路,就是資訊時代的競爭力指標。


上個星期,跟一個旅居國外的好友在台北東區相聚。他跟我一樣是理工背景,在積體電路設計領域闖蕩多年,有過創業經驗與產業經歷,也在矽谷當了一陣子的工程師。

去年,他去了法國,除了在巴黎擔任工程師,也一邊在進修MBA,畢業之後,打算善用他的分析能力與產業經歷,以及亞洲背景與美國經歷,進入投資銀行工作。

各位可能會以為我跟這位好友聊的都是科技創業與投資領域的故事,其實不然。

兩個小時的下午茶,大半時間,我們聊的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天主教與基督教、猶太人與美國的經濟、科技、歷史關係。例如我們聊到了資本主義的崛起與新教(基督教)的關係,也從資本主義、消費主義跟地緣經濟的觀點,聊聊歐洲、美國與亞洲的崛起與新機會。

除了感受到這位好友本身的學養深厚、經歷豐富之外,聊著聊著,我突然想到,網際網路,對我們這些知識愛好者的重要性。

同時,我也意識到,網路,是我們這個世代,國家與社會競爭力的基礎。

如同我的伙伴 Jamie 昨天寫的文章所述,工業革命,深刻影響了人類的生產模式、生活型態與消費習慣,也因為產能的供給快速擴張,在可見的未來,產能將不再是產品供應與經濟民生上的最重要議題。

而台灣在過往的經濟發展上,依賴的除了成功的製造業創業者之外,也因為有大量優質(中高學歷、穩定度高、忠誠度高)的員工為這些行業效命。由於國民教育的普及,造成知識與資訊的快速吸收與普及,也藉由廣大勞力人口的高素質,造就了台灣經濟奇蹟。

但是到了數位經濟時代,Maker 的優勢將很快地被 Marketer 取代。這也就是詹宏志先生疾呼「網路產業是啟動數位經濟的火車頭」的原因。

除了網路產業非常貼近消費者市場、當網路業興起也能帶動各行各業以外,也因為網路是這個時代資訊擴散與分享的核心架構、基礎建設。

如果製造業的時代,除了生產力與行銷力之外,有形貨物的運送配送,讓交通運輸與基礎建設成為關鍵因素;那麼在知識經濟時代,智慧財產的力量除了知識本體的價值之外,分享與傳播的速度、深度、廣度,也將成為重要的競爭力來源。

以我跟好友的對談來說,我們所談論的政治、經濟、歷史等資訊與知識,雖有少數來自紙本閱讀,但多數都是來自網際網路,而且不分國界、不分語言。如果在從前,我們光是要把這些背景資料與知識從書店或圖書館中找出來,不說閱讀,光是找書、買書、借閱、調閱,就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

所以,假如我們都認同「知識的價值將隨其擴散與分享而倍增」,也都能認同「教育的目的是要能培養終生學習的能力與習慣」,那麼,網路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就不言可喻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除了電子書產業開始席捲出版業,美國跟許多國家,都已經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線上學習或教育平台

無論網路是不是一個產業,無論我們該重視的到底是「網路產業化」還是「產業網路化」, 網路,的確是一個國家與眾多產業的神經,而且,網路也影響了新資訊、新知識的傳播、分享與學習。

所以,網路的使用與推廣,將是數位經濟時代下,個人或國家的競爭力指標。

重視網路,理解網路,不僅是為了產業,為了經濟,也為了我們自己與下一代的未來。

(圖片來源
---
延伸閱讀:




2013年3月1日 星期五

運動與創業

多年來的創業與投資經歷,還有這兩年的運動與比賽經驗,讓我深刻體悟到,無論從事什麼事情,重點不是起跑點,而是長期的堅持與努力。運動跟賽事除了讓我保持活力,也隨時提醒我,生活與作息的規律,以及從短期目標建立長期效果的重要性。創業者們,歡迎一起加入運動的行列!




認識我的朋友大概都知道,我從去年開始,加入三項運動的行列,也就是俗稱的鐵人三項,並在去年十月參加了第一次的半程標鐵(俗稱半鐵)比賽。

參與鐵人運動,除了我本來就熱愛運動之外,也因為它是暨個人又團隊的一種運動。而我在這半年來的持續練習中,又有了新的體悟。

所謂的三項運動都是耐力運動,而所有的三項全能訓練都是有氧運動。因此,可以鍛鍊體適能(肌力、肌耐力、心肺功能與柔軟度)之外,也需要投入長期的規律練習,包括運動本身與生活作息的規律化。

拿我自己為例,我從去年八月開始,採用了 RunKeeper 作為運動記錄的平台,也在我的手機上安裝了 APP。其實我大約從兩年前開始有路跑跟騎單車的習慣,也在2011年開始參加一些路跑賽,不過為了準備去年十月的台東活水湖鐵人賽,所以開始加入游泳項目,並開始記錄運動歷程。

本文開頭的圖片,其實就是我這七個月的運動記錄,長條圖上的紫、青、紅、綠四個顏色分別代表路跑、單車、游泳跟健行(還有一個橘色的為步行)的運動距離。

可以看出來,在去年比賽前後,是我運動量的高峰期,大概過了十一月,因為天氣關係,還有工作時間因素,單車與路跑幾乎沒有進展,只有持續的游泳而已。

而到了今年初,尤其過年前,發現自己的身體狀況與體能開始衰退,加上過年向來是體重控制的危險期,於是到了二月初,我第一次訂下了單月運動目標:游泳10公里、單車100公里、路跑25公里,總計135公里的累計目標。

整個二月,由於二月初開始公司有了難得的年假,所以一直到年後上班前,我都以家庭生活為主(也因此整個二月只寫了兩篇網誌 XD),也帶家人四處走走,而一有空,我就把握機會運動,連到外縣市的度假行程,我也會安排一早起來跑個五公里。



到昨天統計了整個二月的運動成果,發現我幾乎達到目標:在單車與游泳項目上,完成了規劃的100公里與10公里,而路跑部分,受天候與身體狀況影響,只跑了20公里,但是在兩次週末因地利之便,兩次近郊山丘的健行距離(各約5公里),讓我的運動總里程數來到 140公里,花了近 12小時,燃燒了近九千大卡的熱量,也讓我順利把體重控制在過年前的數字.. XD

這是我第一次採用短期目標管理作為運動規劃,也很順利達到了。而兩年來的創業、投資與運動、比賽經驗,讓我深刻體悟到,無論從事什麼事情,重點不是起跑點,而是長期的堅持與努力。

當然,除了三項運動,各種球類運動也值得參與,除了強健體魄,也都可以學到東西。

鐵人三項或其中任何一項,都是值得創業者進行的修煉,無論是游泳、單車或是路跑,目標設定與日常規律練習,都是紀律、態度跟意志力的鍛鍊;而球類運動則是戰鬥技巧跟領導統御的展現,尤其是籃球跟棒球,是策略、戰術跟領導力的練習。

以單位時間所消耗的熱量跟鍛鍊效果而言,游泳其實是效率最高的運動,而且最全身性又不容易受傷。單車最愜意,不過若要拼速度跟距離的話,也很累人。路跑是最單調也最辛苦的,但也是最能邊做邊思考的運動。所以三種輪流操作,又可以健身,又可以收到不同的身心舒展效果。

戶外才是王道,尤其清晨乍早之時,車少人稀,甚是愉快。可惜台北向來晴雨不定,除了宜人的晚秋時節,其他時候只得偶爾跑跑室內跑步機,或者下水來趟兩千公尺,提神又醒腦。

除了精神上的愉悅,創業在短期與長期上都會有非常動態跟巨大的壓力。唯有保持身體與心理上的健康,才能夠不斷迎接挑戰,做好準備。

因為我自己享受到這些運動的好處,並深刻感受到與創業的相似性,所以這篇野人獻曝,也提供給大家參考。

無論是否是創業者,歡迎你一起加入運動的行列,也多多交流各類運動的心得喔!如果你也是 RunKeeper 的使用者,歡迎加我為好友喔!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