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8日 星期三

鍛鍊自己,你將穿越同溫層



如果「黑天鵝」是二○一六年最具影響力的關鍵字,那麼「同溫層」值得名列第二。

以英國脫歐和川普當選為例,傳統媒體與意見領袖的預測失靈,幾乎都歸因於「同溫層現象」;而在台灣引起觀點對立的「婚姻平權」、「一例一休」等議題,多數人也可以感受到「同溫層」的威力。

事實上,同溫層在人類社會一直都在,那為何如今才發威呢?

我把同溫層定義為「認知的舒適圈」或「對某些事情有相同認知的社群」。它來自人類的資訊交換行為與情感支持需要,既是社交行為的核心,也是認知建構的基礎。

最原始的同溫層是家庭、部落、宗教組織,晚近則多了學校與企業,多數人對自我與世界的認知,對內容與媒體的選擇偏好,都在這些地方養成,即使離開後也深受同儕的影響。

但隨著指數型成長的數位時代來臨,人們的認知與資訊來源不再受上述組織與傳統媒體壟斷,實體同溫層逐漸崩解;線上論壇與社群網站成了這個時代的「數位同溫層」。

雖然大數據與演算法讓每個人的臉書首頁與谷歌搜尋結果都不一樣,但即使遠離傳統媒體與實體同溫層,我們依然被數位同溫層影響,其認知制約效應與同儕回聲現象,比實體同溫層更強大、更讓人舒適

這就是黑天鵝事件與同溫層現象相倚並存的原因。媒體、政商精英或觀點互異的一般人,多數人都無法穿越所屬同溫層,各執成見而難窺大局。

在這個社群更分眾的新同溫時代,要綜觀全貌、洞燭機先,必須擁有「批判性思惟」及「逆溫層能力」;也就是認識自己和世界的新方式與多元資訊來源。遠離網路、關上臉書的確可以跳出數位同溫層,但也可能讓你重回實體同溫層的懷抱。

重點不是遠離數位資訊,而是如何重塑認知、改變生活、打破認知舒適圈。

提升自我的方法其實一直都在,就是運動與閱讀,也就是修身養性。透過身體與心智的鍛鍊,我們將得到形體與意志的自由,擺脫演算法制約,穿越虛實同溫層,擁有更宏觀的視野與超然的認知。

(本文經編輯後,刊載於今周刊1051期【不規矩報告】專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