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

你,是對的人嗎?


我們常說,人對了,事情就對了。在創業這件事上,怎樣是「對的人」呢?



前一陣子跟幾個年輕朋友們聊天,談到感情時我說:「跟人交往或追求對象的重點,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你是誰、是什麼樣的人。」

所謂的「你是誰」,並不是指頭銜、稱謂,而是你的本性、特質,就跟「人脈不是你認識多少人、而是有多少人、哪一種人會被你影響(不妨想成個人品牌或自媒體)」一樣。

同樣的,求學、工作、創業,都應該是先從「我是誰」開始,而不是「我要(做)什麼」開始甚至一直被指示到最後。

當然,對自己的認知也如同談戀愛一般,鮮少有人一開始就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對象或交往方式,因為我們自以為喜歡跟真正適合的,往往不一樣;這也如同在佛洛依德所講的「本我、自我、超我」一般,很少人能完全一致,甚至多數時候會有矛盾衝突存在。

因此,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從認識自己開始。而無論發展天賦、從事專業、尋找人生伴侶跟事業夥伴,或創業找到適合的領域、角色跟團隊,還有在哪裡成家立業,通通跟這樣件事情有關。

但我們的社會文化、家庭關係、教育制度裡面,有多少是從尊重自己、尊重配偶、尊重父母、尊重子女的天性開始出發的呢?

而創業者與市場的也正如同談感情一般,重點不只是你做了什麼,還包括了你是誰,為什麼適合做這個領域的創業、以及你所擔任的角色

我們常說創業需要熱情與執行力,沒有錯,熱情不容易發現,尤其在被封建制度與農業體系深度影響的東方社會,熱情從小就被壓抑(因為有熱情的人會造反、會革命、會離開農村)。但只有熱情絕對是不足以創造事業的,因為一件事情、一個事業的成功,是需要團隊與市場的支持,而團隊與時勢的出現,通常是創業者特質加上市場需求出現所決定的。(例如柯文哲市長的競選故事)

我們把這件事稱作「創業者與市場的吻合度(Founder-Market-Fit)」,重要的原因是人只有在找到最適合自己而可以全心投入的事情上,會非常專注而快樂,而且可以吸引到「對的」合作團隊與消費者、投資人,所以容易成功。

去年的一場論壇裡,我向群聯電子創辦人潘建成董事長請教:「您認為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呢?」

他的回答是:「我認為是『英雄順時勢』,懂得判斷時勢、順勢而為的,才會是英雄。」

所謂對的人,就是把自己放到對的環境、對的時空裡,然後跟對的團隊合作

然後,事情就會對了。


圖片來源:http://wheretoget.it/link/207872

---
延伸閱讀:





2015年12月21日 星期一

你,願意吃自己的狗食嗎?

創業最難的,不是找到團隊、不是找到資金,而是題目與執行力。但是什麼是對的題目?堅持到底的執行力是怎麼來的?我認為,一切都要從「吃自己的狗食」開始。



這些年參與了許多創新創業競賽、政策形塑會議、計畫預算審查,評選與審查的因素不外乎「創新性、可行性、市場規模、投資效益」等等;但從我自己經歷創業與參與投資的經驗中,一件事情、一個事業、一項產品或服務能否成功,最核心的關鍵,其實是主事者的決心、承諾與參與程度

我們常說「矽谷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種態度」;也常常認為矽谷最大的特色,是支持創新、包容失敗

但我認為在支持與包容背後的核心關鍵,是比喻為「Eat Your Own Dog Food(吃自己的狗食)」的「為己打造(Do It Yourself, DIY)」態度,還有不借外力的「自力創業(Bootstrapping)」精神。

無論是 Google 的搜尋引擎、Facebook 的交友網站、 Apple 的智慧型手機與平板,到 Tesla 的七人座超跑電動車 Model S,無一不是創辦人或執行長為了自己需求而開發設計,並且透過市場測試與快速修正的方式,達到規模化與逐步成功的階段。

更有名的案例,是 Gmail、Hotmail 與 Yahoo! Mail 的故事。雖然 Gmail 一開始的知名度、使用人數、開發資源遠遠落後於 Hotmail 與 Yahoo Mail,但是由於 Microsoft 與 Yahoo! 多數員工仍然使用企業內部的 Outlook 郵件軟體,而 Google 團隊不斷優化自己人都使用的 Gmail 並聆聽使用者的回饋,才取得後來居上、甚至獨霸市場的局面。

當你為自己打造想要、渴望、夢想中的產品時,你會用盡全力、不斷改善,而且不眠不休,就算不賺錢、沒有營收或者資源很少,至少還有熱情與夢想支持你繼續下去。

當然,不是所有為自己打造產品的創業者或團隊都會成功,但你幾乎無法找到一個案例,是為了跟自己無關的一群人,空想、假設出一個產品或服務然後成功的。

從這個角度出發,也就不難理解是為什麼在台灣會出現這麼多蚊子館、蚊子園區,還有許多投資項目不會成功的因素。

如果你打造出一個自己或家人不會想去居住、工作、創業與照養家人的環境,為什麼能夠吸引創業者或投資人進駐?如果你自己不投注資金,或者投資成敗與職涯發展或信譽無關,那麼投資成功率上必然不如那些賭上個人身家的投資人。

矽谷之所以能夠包容失敗、支持創新,除了資金與人才的匯集之外,說到底,創業為己的駭客、創客精神,才是原因

當你自己為自己打造的產品或服務失敗了(也許是開發失敗、或者開發出來但市場不支持),至少你是為自己嘗試,而且你也會真切地得到經驗。所以才值得尊敬,值得包容

至於那些從一開始就為了別人而打造、設計、投資的產品、服務或項目,除了沒有溫度,也註定很難成功。

矽谷,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種態度,一種從自己出發、找到熱情再感染別人的文化

就算不是創業,產業變革與產品創新也需要類似的精神。這幾年轉型成功、我非常推崇的台灣雙 G 品牌:Giant 與 Garmin,前者的執行長環島八次,每次都透過九百公里的環島距離親身測試最新的高階自行車,讓產品不僅為選手打造,也更貼近一般使用者;Garmin 則是找來一群內部與外部的路跑、三鐵、越野愛好者進入行銷團隊,自己代言並參加賽事,讓導航科技與穿戴市場結合,成就全球前三大的運動與戶外穿戴裝置品牌。

如果我們想效法矽谷的創新與轉型,重點不是打造園區、不是成立基金,而是從找到熱情、願意吃自己的狗食開始。

(圖片來源:EATING DOG FOOD CHALLENGE!

延伸閱讀:






2015年12月14日 星期一

環島,一場身心靈的饗宴

一個月前的今天,我剛跨上單車,跟著領騎與車隊,踏上環島九天的第一段路程。九天騎過台灣的田間、城裡、山路與海濱,遭遇各地的景觀、空氣、陽光與雨水,不僅喚醒身體的每個細胞,更充分洗滌了心靈。除了身心靈的體驗,我也近身觀察捷安特團隊如何經營品牌、驗證產品與打造運動旅遊的在地文化。



在沒考上汽機車駕照的歲月裡,騎車上學,曾是我的大學回憶;十年在公館的求學日子,腳踏車更是通勤、趕課、吃飯、外出的基本工具。而隨著畢業、就業、結婚、創業、為人父母,歷經幾個人生階段,家裡的單車規格與數量,也就越來越多樣化。

雖然在兩年半內經完成了兩場半鐵、七場標鐵,跨下坐騎也從登山車變成了公路車,而單車環島的夢想,一直埋藏在心裡。直到今年初,有機會拜訪巨大集團,並聆聽羅祥安執行長關於品牌經營的經驗與故事,他提到每年十一月都會率團環島,於是,環島的夢想終於有機會實現了。

環島,是運動與觀光的結合

自行車的騎乘風氣與環島行程,上一波應該是在金融風暴前後,因為電影【練習曲】與無薪假期間許多人開始騎車,造就了一波小折(折疊自行車)與環島狂熱。而捷安特與巨大集團董事長劉金標先生,也在2007年第一次環島

由於台灣自行車產業聚落的發達,以及國際品牌經營的挑戰,捷安特歷經代工到品牌的轉型,並結合台灣觀光產業的起飛,在親身環島之後,捷安特發現單車環島與其他型態的旅遊有許多差異,包括路徑與時程的規劃、補給與餐飲的安排、隨隊人員的配置、參與者體能及騎乘技巧的差異,還有自行車的規格與租借等,更重要的,是推廣自行車運動文化的動力即使命感,讓捷安特自己成立了旅行社,開始規劃自行車環島旅遊與各地區的單車旅遊行程。

從2011年開始,捷安特每年在十一月份、全台氣候都適合騎車的季節,集結產業人士、媒體朋友、供應商與經銷商伙伴,一同從北中南東各地出發環島,環島團的數量,也從四年前的10團,增加到今年的20團。從台北出發的,除了一樣由羅祥安執行長率領的「領航騎士團」之外,還有融合各色人種與海外二代的「海外學生團」、由各地捷安特女店長與老闆娘組成的「魅 Liv 騎士團」、強調吃喝玩樂又熱愛運動的「花天酒地團」、交大資深校友組成的「不老騎士團」等。

而經營四年下來,捷安特旅行社不僅優化了台灣環島路線(環島 1號線)與各地補給休息點的規劃,同時,也越來越熟悉如何結合運動社群、媒體、產業人士,創造特別的運動體驗行銷型態。而由於2016全球自行車城市大會明年初即將在台北市舉行,因此今年底的環島團,也格外獲得台北市府、外貿協會等相關單位的重視,台北市長柯文哲也參與了第一段騎乘

環島,是產品與口碑的驗證

歷經九天的騎乘,除了踏上許多未曾到訪或以前開車經過的地方,對於單車環島這件事,還有捷安特如何經營這種體驗行銷,也有一些心得。

在創業與創新領域,我一直很強調「親身參與、從做中學」的態度與能力。這也就是捷安特劉董事長,以73歲與80歲高齡親自環島兩次,還有羅祥安執行長率團八次環島的原因。

在過去,高階公路車是為了競賽選手設計,因此材料、設計與配件都是以競賽為主,雖然捷安特長期贊助國際車隊,也不斷從選手的測試、訓練、競賽當中,得到車款改進與設計靈感的依據,但隨著國民所得增加、運動風氣提升,越來越多消費者會選擇競賽等級的自行車做為休閒或業餘賽事使用。而入門與進階車款的性能進步,也成為品牌競爭力的來源之一。

因此,從八年前第一次環島開始,羅執行長都會騎著當年最新出廠的高階自行車,甚至還有未上市的配件(輪組、車衣、車褲、車鞋、車帽)等,進行環島距離與超過一週的親身測試。此外,環島團的成員,有些會騎著自己的愛車,有些需要租借捷安特依據行程與體能所規劃的車款,這些騎乘經驗與過程中的維修記錄,都是寶貴的實地測試資料,更是長期對於自行車產品、技術、品牌的驗證。

第八次環島的羅祥安執行長,一路領騎

除了產品驗證之外,環島團對捷安特品牌的價值就是口碑行銷。以我參加的領航騎士團為例,團員來自全省各地、各行各業,除了產業、政府、創業者之外,還有幾位團員是捷安特自行車的高階消費者。他們在意的除了產品品質,也對於環島團的行程規劃、餐飲安排、補給休息,都有各自的喜好,如何滿足不同的需求,在地方小吃與澎湃美食之間,抓住大家的胃,也是不容易的事情。

此外,除了西海岸的豔陽曝曬、東海岸的逆風騎行,南迴壽卡與北宜公路也是兩個單車環島的騎乘考驗。因此,路程距離與爬坡路線的設計,如何讓騎乘能力從業餘選手到入門等級的團員們,都能盡興並完成,對領隊來說也是艱鉅的挑戰。因此,騎乘速度與距離的掌握,休息補給的時間安排,還有開放競速的少數路段,都是客製化的細膩所在。

以我參加的這一團為例,團員中有多年沒有騎車的,也有每週登山的車隊成員,騎乘能力差距極大。不過由於路程與速度安排得當,雖然在往墾丁的路上出了小意外,有兩位團員因此必須中斷行程,剩下的隊友們在壽卡與北宜都全員過關。更有趣的是,在最後一天的北宜公路段,車隊還安排了國手級的店長兼車手來陪騎,並作為競速組的兔子(要大家當獵犬抓他,事實上是海放大家的意思),讓我們幾位一路領先、爬坡力強的年輕隊友們,見識到什麼叫看不到車尾燈的爬坡能力。

北宜公路前的兔子與本團專業領騎


環島,是團隊建立的過程

騎單車原本是非常個人的事情,從「單」車這個字來說就很有意思。但是,在一個「車隊」裡就是完全不同的事情。

如何跟一群一橫跨五十歲年紀、來自台灣東南西北、總共三十五人的車隊中,當中有政府代表(北市府車隊)、法人單位(外貿協會)、外商經理(3M)、本土中小企業主跟青年創業者,從完全陌生到相對熟悉,互相學習、彼此扶持,成為有革命情感跟默契的一個車隊,被第八次環島的巨大集團羅執行長稱做「從單車手成為騎士」的過程,實在是很有感觸。

領航騎士團的六年級成員

環島,是身心靈的洗滌與修練

許多人環島之後,短期內是發生體重或體能的變化,長期則是發生心理上的轉變。即便是環島前已經休假一陣子、常常騎車與跑步的我,環島九天的騎乘,被我描繪為「在座墊上的禪修」。

雖然有一群人和你一起騎車、吃飯、聊天,但多數時候,環島其實是在跟自己的身體與心理對話。尤其是豔陽、大雨、爬坡這些挑戰時刻,如何順應環境與身體上的變化,調和意志力與執行力,完成個人與團隊的共同挑戰,是很值得經歷的過程,而且是非常深刻的記憶,不僅刻畫在腦海中,身體也會記得。

前一陣子跟許多教練請益,其中一位提到,真正的鐵人不是三項運動項目,而是「家庭、事業、運動」的兼顧與平衡

環島除了個人與團隊的體驗,家人與事業伙伴的支持也是關鍵。我們這團有幾位創業者(有一對還是創業夫妻組),每天到了下榻地點,第一件事就是跟同事遠距開會,或者處理郵件跟公文,但依舊樂在其中。

我想,環島最大的樂趣跟收穫,就是「平常心」跟「平衡感」吧。也唯有歷經了環島之旅的團員們,能夠明白那句每天出發前的隊呼:「一起環島,有你真好!」

至於單車環台累不累、值不值得、好不好玩,我想還是「親身體驗、從做中學」就會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