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參與了許多創新創業競賽、政策形塑會議、計畫預算審查,評選與審查的因素不外乎「創新性、可行性、市場規模、投資效益」等等;但從我自己經歷創業與參與投資的經驗中,一件事情、一個事業、一項產品或服務能否成功,最核心的關鍵,其實是主事者的決心、承諾與參與程度。
我們常說「矽谷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種態度」;也常常認為矽谷最大的特色,是支持創新、包容失敗。
但我認為在支持與包容背後的核心關鍵,是比喻為「Eat Your Own Dog Food(吃自己的狗食)」的「為己打造(Do It Yourself, DIY)」態度,還有不借外力的「自力創業(Bootstrapping)」精神。
無論是 Google 的搜尋引擎、Facebook 的交友網站、 Apple 的智慧型手機與平板,到 Tesla 的七人座超跑電動車 Model S,無一不是創辦人或執行長為了自己需求而開發設計,並且透過市場測試與快速修正的方式,達到規模化與逐步成功的階段。
更有名的案例,是 Gmail、Hotmail 與 Yahoo! Mail 的故事。雖然 Gmail 一開始的知名度、使用人數、開發資源遠遠落後於 Hotmail 與 Yahoo Mail,但是由於 Microsoft 與 Yahoo! 多數員工仍然使用企業內部的 Outlook 郵件軟體,而 Google 團隊不斷優化自己人都使用的 Gmail 並聆聽使用者的回饋,才取得後來居上、甚至獨霸市場的局面。
當你為自己打造想要、渴望、夢想中的產品時,你會用盡全力、不斷改善,而且不眠不休,就算不賺錢、沒有營收或者資源很少,至少還有熱情與夢想支持你繼續下去。
當然,不是所有為自己打造產品的創業者或團隊都會成功,但你幾乎無法找到一個案例,是為了跟自己無關的一群人,空想、假設出一個產品或服務然後成功的。
從這個角度出發,也就不難理解是為什麼在台灣會出現這麼多蚊子館、蚊子園區,還有許多投資項目不會成功的因素。
如果你打造出一個自己或家人不會想去居住、工作、創業與照養家人的環境,為什麼能夠吸引創業者或投資人進駐?如果你自己不投注資金,或者投資成敗與職涯發展或信譽無關,那麼投資成功率上必然不如那些賭上個人身家的投資人。
矽谷之所以能夠包容失敗、支持創新,除了資金與人才的匯集之外,說到底,創業為己的駭客、創客精神,才是原因。
當你自己為自己打造的產品或服務失敗了(也許是開發失敗、或者開發出來但市場不支持),至少你是為自己嘗試,而且你也會真切地得到經驗。所以才值得尊敬,值得包容。
至於那些從一開始就為了別人而打造、設計、投資的產品、服務或項目,除了沒有溫度,也註定很難成功。
矽谷,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種態度,一種從自己出發、找到熱情再感染別人的文化。
就算不是創業,產業變革與產品創新也需要類似的精神。這幾年轉型成功、我非常推崇的台灣雙 G 品牌:Giant 與 Garmin,前者的執行長環島八次,每次都透過九百公里的環島距離親身測試最新的高階自行車,讓產品不僅為選手打造,也更貼近一般使用者;Garmin 則是找來一群內部與外部的路跑、三鐵、越野愛好者進入行銷團隊,自己代言並參加賽事,讓導航科技與穿戴市場結合,成就全球前三大的運動與戶外穿戴裝置品牌。
如果我們想效法矽谷的創新與轉型,重點不是打造園區、不是成立基金,而是從找到熱情、願意吃自己的狗食開始。
(圖片來源:EATING DOG FOOD CHALLENGE!)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