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0日 星期五

記憶,不該再是教育與學習的重點

最近大家都在談產業需要人才,不過,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教育與學習歷程中,沒有培養人才甚至在毀壞人才。

其實這是一篇感想文。(煙)

相信跟我同年紀(六年級中段),或者已經在職場上將近十年,要兼顧家庭、事業、生活、興趣等範疇,隨著年紀漸長,事情變多,身份角色越來越多元之外,要管理與牽涉的事物也越來越多。

前一陣子跟老婆看線上電影,兩人討論片中的女主角是否是最佳人選,並且各自舉出可能的人選,我突然發現,過去在學生時代,能夠如數家珍的一線女明星,我居然有將近一半都叫不出來。

還有一件事,從小到大,我有一個特質,就是很容易認人與記名字。往往在一個新團體中,我是第一個能記得所有人名字與臉孔的成員,而且甚至能夠從背影就認出人來。也因此,我常常在生活中遇到不同時期或不同領域的同學、同事、朋友或只見過一次、交換過名片的準陌生人。最誇張的例子,我可以跟幼稚園學弟在近二十年沒見後,在餐廳相認...

但現在,我發現這項能力幾乎快喪失了。只有每個月會見面,或者工作相關的伙伴、團隊,以及研究所以前的同學,我能夠記得臉孔與名字,至少知道對方跟我的關係。

以上這些,只是要說明,我曾經是以觀察力加上記憶力生活的人。當然,我的理解與學習心事物的能力也不算太差,但我相信,在我多年的求學生涯與考試經驗中,記憶力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但現在當我發現記憶力開始衰退,如同我相信在不遠未來的某一天,我必須拿下眼鏡才能看清手上的書本時,其實我好像開始邁入「前中年」的階段。

恐慌嗎?不。這不是我思考的重點,也不是我一向的習慣。

但我開始思考,在過去這麼多年來,我有多麼依賴記憶力與觀察力,讓我忽略了理解、分析、拆解、內化的重要性,還有是否輕忽了在表達、溝通、互動與思考的時間與經驗。

從我自己小小的體驗,也讓我不禁想到,是否這也是台灣教育跟產業所面臨的問題?

最近大家都在談人才,不管是施振榮先生認為是年輕人沒舞台,或者是張忠謀先生認為不缺台清交、但缺乏創人才,我自己覺得除了台灣的產業缺乏遠見與交棒意識,不願意投入資源培養人才、提供舞台之外,我突然發現,我們真正面對的問題,是從教育開始的。

過往三十年甚至五十年,台灣的經濟基礎與產業發展,都是以製造業為主,並且在產業升級的過程中,逐漸強化流程管理、品質提升與標準化等能耐;在同時,我們在過去的十多年間,推動教育改革,希望藉由普設大學、技職轉型,讓平均學歷提升的人力,能夠接軌台灣產業的人才需求。

但很明顯的,我們在人才市場的供給與需求,都出了問題。而另外的房價高漲、物價推升等經濟現象,但平均薪資與購買力卻退後十多年,貧富差距不斷擴大,都讓台灣年輕人陷入前所未有的焦慮,也讓我們不斷想問自己,到底台灣的產業跟經濟型態,出了什麼問題?

我認為答案其實很簡單。

一個面向是由於我們的科技製造業主要以代工模式為主,競爭優勢來自設計、開發、生產、組裝等價值鏈中的價格破壞,所以當所有廠商都靠砍價來獲取經濟規模與競爭優勢,那麼員工薪資也自然無法提升。

另一個面向,就是我今天要談的主題。我們過去的產業型態,是由工業革命之後的自動化、標準化思維所引發,也改革了我們的教育產業,讓原本應該是以人為本、以個人為中心的學習歷程,變成規模化、標準化、無差別化的知識填鴨、書本考試、學歷複製過程。而且,學歷越高,也越容易陷入「專家不過是訓練有素的狗」的困境。

這也就是為什麼連張忠謀先生都說出缺乏創新人才的緣故。因為我們在教育體制中,跟本是在抹煞創新與創意,只強調書本與考試,同時也不重視「學習、思考、分析、理解、表達、溝通」這些內外部歷程的重要性。當然,這十多年來的教育改革,以及部分的家長開始支持並接受新的教育學習型態,但主流思維與價值觀,依然是考試成績與學歷至上,依然是分數主義與文憑主義。

這或許是另一個我們為什麼在許多的國際競賽上,年紀越小,台灣成績愈好,但一旦到了大舞台,到了企業或政府的層級,我們卻完全沒有競爭力的原因。

因為記憶力是有限的,是會衰退的。青春期前的選手、學生,可以靠大量長時的訓練,養成比賽的能力。但真正有價值的能力,包括自我學習、適應環境、面對困難、找出方案,都不是靠記憶本身或標準化流程可以產生的。

所以我們的成年人,也許在數字與文字的平均素質高於歐美甚至全球。但很抱歉,國家或企業,需要的不是「一般人」,需要的是「一個人」。需要的是一個超凡的領袖,而不是一群平凡人。

而領袖要的,絕對不是記憶力與觀察力,而是決策力與溝通力。決策固然需要資訊的蒐集、理解,但更重要的是,面對越來越快速變化的環境,要如何產生有價值與長遠影響的決策與執行方案,並且透過溝通與互動,讓組織跟著一起前進。

所以,我們一直拿來當個人努力方向與政府成就的學習指標,是否應該修正,我覺得是比產業升級、人才危機更重要的議題。

別再因為你記得一件事情而值得驕傲,而應該開始思考,你是否真的理解它,或者能改變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