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3日 星期二

智能手錶市場開始衰退了嗎?

國際研究機構IDC近期報告指出,2016 年 Apple Watch 第 2 季出貨量較 2015 年同期的 360 萬隻下降了 200 萬隻,衰退達 55 %。而 2016 年第 2 季全球智能手錶的銷量較 2015 年同期的 510 萬隻下滑了 160 萬隻,下滑31.3 %。

去年七月剛出貨時的 Apple Watch 銷售數字

乍看這些數字,你可能認為穿戴裝置果然是曇花一現,連蘋果都賣得如此辛苦。但如果仔細梳理數字、研究過往報告,並觀察各廠牌的業績趨勢,其實會得到不太一樣的詮釋。

製圖:IC / 來源:IDC智慧手錶報告

首先,智慧手錶市場若扣除蘋果出貨量,其實仍有成長。以IDC所提供的上表來說,若比較今年與去年第二季的各家出貨量,除了大幅衰退的蘋果之外,三星、聯想、LG與Garmin都有超過 25 % 的出貨成長率,這四家總出貨量約 130 萬支,相較去年第二季約 80 萬支,成長大約 60 %,因此不能僅因蘋果銷售量大幅衰退而論定智慧手錶的市場。

第二個值得注意的是,智慧手錶出貨量前五名大幅更動。若找出2015年第一季的IDC報告,也就是 Apple Watch 上市之前,當時前五名廠商是 Fitbit, Xiaomi, Garmin, Samsung, Jawbone;而如今,前五名只剩下 Samsung 與 Garmin 仍留在榜上,連智慧裝置一哥 Fitbit 與靠著高性價比優勢的小米(Xiaomi)都被擠出前五名,可見市場仍處於高度競爭階段。

三星目前是全球手機出貨第一名的廠商,而今年第二季智慧手錶出貨量前五名的廠牌,除了Garmin 之外,全都是智慧手機大廠。一來可以看到手機品牌綁定手錶的效應從 iOS 蔓延到Android 陣營,也可以看到獨立品牌在智慧手錶市場的經營不易,還有 Garmin 深耕運動與戶外市場所展現的品牌實力。

第三點,智慧手錶市場的出貨量,相較於智慧手機仍處於非常早期階段。去年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超過12億支,但智慧手錶的年出貨量仍在千萬只,整整差了百倍。從排名仍在大幅變動、以及銷量仍能有非常巨大的衰退或成長來說,顯然是一個早期市場,有點類似 iPhone 與Android 出現之前的 PDA 及智慧手機市場。

我個人認為穿戴裝置遲早會進入一般大眾市場,但目前除了 Garmin 已經明確找到利基市場(獲利能力與消費者品牌忠誠度高,前一陣子甚至演出股票大漲行情),即便蘋果、三星、聯想這些智慧手機大廠,目前也只能靠著品牌知名度、發行新品與通路優勢來創造銷售量,但似乎也開始遇到瓶頸。

就以本篇新聞主角的 Apple Watch為例。去年第二季是其銷售的第一季,以蘋果手機一季出貨超過5千萬支、全球數億使用者來說,去年首賣開出360萬支,今年衰退到160萬支,顯然使用者口碑無法建立。加上iPhone本身的銷售量也開始下滑,對 Apple Watch 而言可以說是雪上加霜。

以我個人試用、配戴過數十款穿戴裝置及手錶、手環來說,手錶相較於手機而言,最重要的是舒適性、方便性與穩定性。畢竟多數人只會戴一只手錶,而且要取代手腕上原來那只無論是機械或電子、高貴或便宜的手錶,智慧錶顯然要更方便而且要能獨立運作、長時間使用。

而由於 Apple 向來把 iPhone 當成產業關鍵與商業模式核心,因此 Apple Watch 一代被認為僅是手機畫面的延伸,雖然外觀時尚、引人注目,但必須每天充電、也無法獨立運作是很致命的缺點,最近更傳出了鋁材質可能被汗水腐蝕的問題。

反過來說,Garmin 過去兩年在智慧手錶與手環上的產品大幅進步,Garmin 從 2003 年就推出具定位功能的運動手錶,除了來自導航領域的省電技術與穩定特性之外,耕耘已久的戶外運動市場經驗,讓全系列的智慧手錶都能在運動時獨立運作,材質與可靠度也贏得專業運動市場的肯定,才能在這個快速變動的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

因此,無論是再大的品牌,產品與技術的本質,除了要符合特定使用者的需求外,長期的信賴度與安全感,才是口碑與銷量的來源,而不能只靠外觀設計與通路優勢。

智慧裝置產業仍在第一篇章,但也同樣演示了過去許多產業都發生過的故事。

(本文經編輯後,刊登於2016/8/22的【有物報告】)
---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