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9日 星期三

軸轉,重點是軸而不是轉!

在精實創業模式當中,軸轉是關鍵的核心精神,該模式也強調在找到成功商業模式之前,軸轉次數越多越有機會成功。但我發現有些創業者誤解了軸轉的意義,而讓軸轉成為空轉,精實成了速耗。根據對許多團隊的觀察,還有自己參與創業的經驗,我所體會到的軸轉精神是:充分掌握數據並且理解市場,唯有精準決策才能持續進步。

這幾年的全球創業圈,無論是否是網路或行動產業,精實創業(Lean Startup)成為神奇的關鍵字,並帶起一股創業風潮,從矽谷到台灣的許多創業者都相信,只要有了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跟著 BML (Build→Measure→Learn)循環,不斷地 Pivot,就一定會找到 PMF(Product-Market Fit),將公司帶入正向循環,商業模式也會自動可規模化...

但是如同我在 關鍵的2.5 % 一文當中所提到,根據經驗與統計,大部分的行銷努力,其實都不會化為實際營收。所以,創業者不僅要熱血,還要務實。要能夠基於數據,不僅要開發產品,更要在開發市場的過程中,做出決策,持續進步,也就是我曾經說過的工程師靈魂

最近,哈佛商業評論提出了「有些創業者有太多軸轉,卻缺乏熱情」的問題。我很認同這個觀點,並且經由這幾年的經歷與觀察,提出一些看法。

創業者有幾種類型,有的是夢想家,有的是技術者,有的是口若懸河的生意人,也有的是天生的團隊領袖。但無論是哪一種,在創業初期,都會經過充滿熱情的創業蜜月期,也就是「無知的樂觀」過程。在這段過程當中,會有無數的大小挫敗、誤會及意外發生,之後會成功或失敗的團隊,在處理這些事情的態度上也許一樣樂觀,但由於決策與執行能力上的差異,將會造成之後是否能度過「知情的悲觀」的差異。

是什麼差異在當中發生呢?精實創業不是教導我們,如果遇到市場或客戶不接受產品或商業模式,就要動用所有資源,進行調整,也就是所謂的「軸轉(Pivot)」嗎?

我認為,許多團隊誤解了 Pivot 的意思。

Pivot 在英文當中,不是旋轉,也不是跳躍,更不是轉進、改變,而就是上述的「軸轉」。以動作來說,最接近籃球運動中,持球者必須固定一腳,以該腳為支點,而移動另外一隻腳來改變身體方向,進行傳球或進攻的動作。

說真的,以這個動作的過程來看,在創業歷程的角度來解析,非常傳神。

如果說公司的資源就是球,無論要持球、傳球或投射,都必須看好接球者、防守者跟籃框,預想下一個動作。而軸轉動作的關鍵,其實是做為轉軸的那個腳;創業軸轉的核心,則是以數字跟證據構成的穩固支點。

沒有錯,軸轉要快、次數要多,決策與執行要有效率,這是精實創業強調的「快贏過好」、「速度比成本更重要」等精神。但如果每次軸轉,都有紮實的數據作為支點,那麼這樣的策略轉變,才有真正的實質意義

如果,軸轉不是建立在紮實的支點上,其實就像踩在棉花上跳舞,大概只有嫦娥才能如此飛天漫舞,或是在無重力的外太空漫步。在腳踏實地的地球表面,就算是蜻蜓點水、攀岩走壁的輕功,也需要每一步都踏在水面或物體上,身為平凡的地球人,創業者還是一步一腳印,才能務實地面對挫折與失敗,並藉由數據來分析問題,明確地提出改變的方案。

此外,軸轉既然是嘗試與實驗的過程,在嘗試之前,應該先評估各種可行的嘗試方案,以及是否能夠達到「Measure & Learn」的效果,否則漫無章法、沒有排序的嘗試,若沒有考慮機會成本與效率、效益,其實未必能夠產生正面的效果。

軸轉,既然是精實創業的核心所在,也希望所有創業者都能體會「轉軸」的重要。


---
延伸閱讀:


---
歡迎加入我的粉絲頁,一起交流創業的經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