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4日 星期三

醒醒吧!網路創業者,別再成立「有限公司」了!


這篇文章是補充Jamie新創公司如何分配股權」而來。



Jamie提到,在台灣新創公司要設立公司架構,應該規劃各股東以包括六個月預定薪資加上一些初期創立成本,分攤由各股東實際掏錢注入公司當作設立資本。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要有多有少不能50:50,但差距卻不能太大,其中奧妙,盡乎此言。

以在台灣設立新創公司來說,對於不要卡死這點,我提出以前曾經處理過的慘案給新創公司參考。故事情節大同小異,都是三五好友一起創業,初期沒賺錢時大家感情好的不得了,A有技術B有人脈C有外文業務能力,為了節省初期成本,湊了50萬元(以往設立有限公司最低資本為50萬,現在降低為25萬)作為資本,隨便請記帳士幫忙成立了「有限公司」,出資比例A20%B30%C50%,後來雖然業務上有所斬獲,可是內部卻有所爭執了,當然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各家不愉快的地方不一定相同,不過後續處理無論是要拆(有股東要出讓股權「賣老股」)或是要衝(要對外募資「發新股」)依法都要經過「其他」或是「全體」股東的同意才能變更。於是總是變成少數股東可以綁架多數,予取予求的不公平情形!

上面的故事很明顯點出設立「有限公司」的缺點,因為有限公司是採取「封閉型設計」,原則上是不讓股東自由變動,因此公司「出資總額」及各股東「出資額」都寫在章程裡,有原有股東要出賣老股時依公司法第110條規定要經過「其他」股東的同意;在大部分股東希望要引進外部新投資人時,依第113條準用第47條也要經過「其他」股東的同意。這時只要有一個股東用任何理由反對,即便他持有的比例極低,都可以將公司整個進度卡住。

更現實的一點,就是有限公司「根本吸引不到」創投,若有相同的產業對象跟公司成就,有限公司要先經過架構調整,受青睞的機會永遠不如。只有容許自由轉讓,決策明快的組織,才是創業者、投資者應該採取的架構。

在台灣目前法律已經修改為資本額只要一元即可設立,雖然在本文撰擬同時,實務上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低資本額還是要50萬元,但是未來仍會繼續降低,面額10元的問題目前也在研擬修法,很快也會解除。不過,話說回來,若是新創公司Business Paln中本來就應該涵蓋原始股東六個月份的薪水,且每個人最少都該拿出到燒掉會痛的金額出來的原則(錢在哪裡,心就在哪裡)下,其實50萬也很合理不是嗎?所以網路創業者請謹記,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是唯一的選擇!

另外,若是真有需要發給無償的技術股時,千萬注意不要隨意的用技術作價取得股份,否則當年度繳稅的時候就知道厲害!用Bridge LoanOption Pool或是設立境外公司都是相對好的選擇,不過這話說來就長了,下次再提吧!

1 則留言:

  1. Bryan 所言甚是。我要補一句:科技創業也一樣!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