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的今天,我剛跨上單車,跟著領騎與車隊,踏上環島九天的第一段路程。九天騎過台灣的田間、城裡、山路與海濱,遭遇各地的景觀、空氣、陽光與雨水,不僅喚醒身體的每個細胞,更充分洗滌了心靈。除了身心靈的體驗,我也近身觀察捷安特團隊如何經營品牌、驗證產品與打造運動旅遊的在地文化。
在沒考上汽機車駕照的歲月裡,騎車上學,曾是我的大學回憶;十年在公館的求學日子,腳踏車更是通勤、趕課、吃飯、外出的基本工具。而隨著畢業、就業、結婚、創業、為人父母,歷經幾個人生階段,家裡的單車規格與數量,也就越來越多樣化。
雖然在兩年半內經完成了兩場半鐵、七場標鐵,跨下坐騎也從登山車變成了公路車,而單車環島的夢想,一直埋藏在心裡。直到今年初,有機會拜訪巨大集團,並聆聽羅祥安執行長關於品牌經營的經驗與故事,他提到每年十一月都會率團環島,於是,環島的夢想終於有機會實現了。
環島,是運動與觀光的結合
自行車的騎乘風氣與環島行程,上一波應該是在金融風暴前後,因為電影【
練習曲】與無薪假期間許多人開始騎車,造就了一波小折(折疊自行車)與環島狂熱。而捷安特與巨大集團董事長劉金標先生,也在2007年
第一次環島。
由於台灣自行車產業聚落的發達,以及國際品牌經營的挑戰,捷安特歷經代工到品牌的轉型,並結合台灣觀光產業的起飛,在親身環島之後,捷安特發現單車環島與其他型態的旅遊有許多差異,包括路徑與時程的規劃、補給與餐飲的安排、隨隊人員的配置、參與者體能及騎乘技巧的差異,還有自行車的規格與租借等,更重要的,是推廣自行車運動文化的動力即使命感,讓捷安特自己成立了旅行社,開始規劃自行車環島旅遊與各地區的單車旅遊行程。
從2011年開始,捷安特每年在十一月份、全台氣候都適合騎車的季節,集結產業人士、媒體朋友、供應商與經銷商伙伴,一同從北中南東各地出發環島,環島團的數量,也從四年前的10團,增加到今年的
20團。從台北出發的,除了一樣由羅祥安執行長率領的「
領航騎士團」之外,還有融合各色人種與海外二代的「海外學生團」、由各地捷安特女店長與老闆娘組成的「魅 Liv 騎士團」、強調吃喝玩樂又熱愛運動的「花天酒地團」、交大資深校友組成的「不老騎士團」等。
而經營四年下來,捷安特旅行社不僅優化了台灣環島路線(環島 1號線)與各地補給休息點的規劃,同時,也越來越熟悉如何結合運動社群、媒體、產業人士,創造特別的運動體驗行銷型態。而由於
2016全球自行車城市大會明年初即將在台北市舉行,因此今年底的環島團,也格外獲得台北市府、外貿協會等相關單位的重視,台北市長柯文哲也參與了
第一段騎乘。
環島,是產品與口碑的驗證
歷經
九天的騎乘,除了踏上許多未曾到訪或以前開車經過的地方,對於單車環島這件事,還有捷安特如何經營這種體驗行銷,也有一些心得。
在創業與創新領域,我一直很強調「
親身參與、從做中學」的態度與能力。這也就是捷安特劉董事長,以73歲與80歲高齡親自環島兩次,還有羅祥安執行長率團八次環島的原因。
在過去,高階公路車是為了競賽選手設計,因此材料、設計與配件都是以競賽為主,雖然捷安特長期贊助國際車隊,也不斷從選手的測試、訓練、競賽當中,得到車款改進與設計靈感的依據,但隨著國民所得增加、運動風氣提升,越來越多消費者會選擇競賽等級的自行車做為休閒或業餘賽事使用。而入門與進階車款的性能進步,也成為品牌競爭力的來源之一。
因此,從八年前第一次環島開始,
羅執行長都會騎著當年最新出廠的高階自行車,甚至還有未上市的配件(輪組、車衣、車褲、車鞋、車帽)等,進行環島距離與超過一週的親身測試。此外,環島團的成員,有些會騎著自己的愛車,有些需要租借捷安特依據行程與體能所規劃的車款,這些騎乘經驗與過程中的維修記錄,都是寶貴的實地測試資料,更是長期對於自行車產品、技術、品牌的驗證。
|
第八次環島的羅祥安執行長,一路領騎 |
除了產品驗證之外,環島團對捷安特品牌的價值就是口碑行銷。以我參加的領航騎士團為例,團員來自全省各地、各行各業,除了產業、政府、創業者之外,還有幾位團員是捷安特自行車的高階消費者。他們在意的除了產品品質,也對於環島團的行程規劃、餐飲安排、補給休息,都有各自的喜好,如何滿足不同的需求,在地方小吃與澎湃美食之間,抓住大家的胃,也是不容易的事情。
此外,除了西海岸的豔陽曝曬、東海岸的逆風騎行,南迴
壽卡與北宜公路也是兩個單車環島的騎乘考驗。因此,路程距離與爬坡路線的設計,如何讓騎乘能力從業餘選手到入門等級的團員們,都能盡興並完成,對領隊來說也是艱鉅的挑戰。因此,騎乘速度與距離的掌握,休息補給的時間安排,還有開放競速的少數路段,都是客製化的細膩所在。
以我參加的這一團為例,團員中有多年沒有騎車的,也有每週登山的車隊成員,騎乘能力差距極大。不過由於路程與速度安排得當,雖然在往墾丁的路上出了小意外,有兩位團員因此必須中斷行程,剩下的隊友們在壽卡與北宜都全員過關。更有趣的是,在最後一天的北宜公路段,車隊還安排了國手級的店長兼車手來陪騎,並作為競速組的兔子(要大家當獵犬抓他,事實上是海放大家的意思),讓我們幾位一路領先、爬坡力強的年輕隊友們,見識到什麼叫看不到車尾燈的爬坡能力。
|
北宜公路前的兔子與本團專業領騎 |
環島,是團隊建立的過程
騎單車原本是非常個人的事情,從「單」車這個字來說就很有意思。但是,在一個「車隊」裡就是完全不同的事情。
如何跟一群一橫跨五十歲年紀、來自台灣東南西北、總共三十五人的車隊中,當中有政府代表(北市府車隊)、法人單位(外貿協會)、外商經理(3M)、本土中小企業主跟青年創業者,從完全陌生到相對熟悉,互相學習、彼此扶持,成為有革命情感跟默契的一個車隊,被第八次環島的巨大集團羅執行長稱做「
從單車手成為騎士」的過程,實在是很有感觸。
|
領航騎士團的六年級成員 |
環島,是身心靈的洗滌與修練
許多人環島之後,短期內是發生體重或體能的變化,長期則是發生心理上的轉變。即便是環島前已經休假一陣子、常常騎車與跑步的我,環島九天的騎乘,被我描繪為「在座墊上的禪修」。
雖然有一群人和你一起騎車、吃飯、聊天,但多數時候,環島其實是在跟自己的身體與心理對話。尤其是豔陽、大雨、爬坡這些挑戰時刻,如何順應環境與身體上的變化,調和意志力與執行力,完成個人與團隊的共同挑戰,是很值得經歷的過程,而且是非常深刻的記憶,不僅刻畫在腦海中,身體也會記得。
前一陣子跟許多教練請益,其中一位提到,
真正的鐵人不是三項運動項目,而是「家庭、事業、運動」的兼顧與平衡。
環島除了個人與團隊的體驗,家人與事業伙伴的支持也是關鍵。我們這團有幾位創業者(有一對還是創業夫妻組),每天到了下榻地點,第一件事就是跟同事遠距開會,或者處理郵件跟公文,但依舊樂在其中。
我想,環島最大的樂趣跟收穫,就是「平常心」跟「平衡感」吧。也唯有歷經了環島之旅的團員們,能夠明白那句每天出發前的隊呼:「一起環島,有你真好!」
至於單車環台累不累、值不值得、好不好玩,我想還是「親身體驗、從做中學」就會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