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9日 星期二

科技業併購案的啟示

開年至今,科技業併購消息出奇頻繁。從 Microsoft收購 LinkedIn,日本電信商Softbank收購 ARM,到美國電信商 Verizon 即將收購 Yahoo!等。除了雅虎台灣與旗下服務曾是台灣最大入口網站及拍賣、交友與網誌平台等而備受關注之外,其他多半會被認為與台灣的產業及企業無關。

但這些併購案的背後,其實都指出資訊產業在歷經個人電腦、網際網路與智慧手機崛起後,即將邁向了下一個世代;但台灣卻因為代工產業的成功經驗,加上網路產業「起了個大早只趕了晚集」而已經錯過一整個黃金十年。

當年由微軟與英特爾的個人電腦陣營拉動了台灣半導體與整個電子產業,數年一次的換機潮創造了電子五哥跟宏碁、華碩、明基等品牌;手機產業曾經也是代工與品牌各有斬獲,宏達電更透過與各國電信商合作而成就市佔率。

但隨著搜尋引擎、行動應用與社群平台等雲端服務成為科技業龍頭,硬體規格被軟體體驗取代,上網人口更從個人電腦上的兩億,成為如今行動上網的三十億。

除了個人電腦品牌一一隕落,智慧手機市場也邁入成熟期,連十年來一枝獨秀的蘋果都顯出疲態。因此 Microsoft, Softbank, Verizon 這些軟體業與電信業巨擘,才紛紛投資企業人資、行動運算與入口網站等科技服務企業。

而被收購的 LinkedIn, ARM, Yahoo! 各自遭遇不同的瓶頸,包括使用者成長停滯、行動市場日趨飽和、廣告營收被搜尋引擎及社群媒體整碗端走等,因而尋求企業顧問、智慧經濟與電信服務整合的新機會。

這些企業即便在各自領域遭逢瓶頸,卻可以給我們許多啟示。撇開落伍的企業人資市場不說,在行動裝置的電路設計領域跟網路服務平台,其實台灣的產業活力都相當充沛,但同樣需要下一個成長動能。

網路與行動產業已經邁向成熟期,但網路思維中的數據導向與群眾智慧概念,對台灣的多數政府部門與企業決策者仍然陌生。

歷經數位化、網路化、行動化的所有產業變革,即將邁入個人化與智慧化的新時代,過去容易因為預測失準而失敗的規模經濟將被透過數據精準預測的數位經濟取代。

所幸,除了這幾年許多創業者與投資人不斷投入數位經濟產業,新政府與民意代表也開始關注這個議題。只要開始,永不嫌遲。從人才培育、法規調適到資本市場,讓我們揚帆啟航,儘早進入數位經濟的大航海時代。

(本本文經編輯後,刊登於今周刊1024期【不規矩報告】專欄)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