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5日 星期四

問題不在學歷高,而是經歷少




進入社會一段時間,從大公司到新創事業,我才發現,學歷只能給你面試機會跟試用期,經歷才能讓給你真實挫折與成果累積。無論要創業或就業,盡早參與、在學實習,才能增加你的經驗與價值。

最近鍾子偉的一篇【新加坡人看台灣員工:學歷太高了】在社群媒體上引起不少共鳴與對話,文中的新加坡友人提到台灣的現象:

「喔,每個人都受過高等教育...辦公室裡的每個人,就算是最年輕的初階秘書都有碩士學位...但,即便你有高學歷,當涉及到國際事務、英語能力、溝通技巧時,台灣人還是很弱。

這意味著超過某個點,課堂上所教你的東西已經不再創造價值,他們可能全都不合時宜、死記強背,在今日的商業環境上很少使用了。現在台灣已經沒有足夠的曝光給這些高學歷的人使用他們的知識。」

而從文章的標題看來,問題似乎是台灣人追求學歷出了問題。但在我看來,學歷其實一直都很重要,只是,在社會上、在產業中,還有更重要的東西。

讓我們先忘記新加坡人的觀察,在上個月,吳寶春求學跟博士生賣雞排的新聞話題,也引來一些媒體討論。其中親子天下的這篇【會念書小孩的難題】我覺得有點到痛處:

「華人一向崇拜高學歷,也認為多讀書不是壞事。然而,也許是台灣產業一直沒有升級,也許是學校教學脫離產業需求,不管為何,高不成低不就的「流浪博士」已成為這幾年的新興現象...

小孩如果很會念書,往往怎麼沒興趣的學科都很會念,因此反而比一般人更容易浪費時間去專攻不適才不適性的學科。他們總能輕易念到畢業,然後在畢業後付出職業與志趣不合的終身代價...

會念書小孩令人擔心的還有另一點,就是他在學校實在如魚得水,如果有機會待在學校,會一直想待下去。孫悟空若不是在師門裡備受肯定,也不會哭著問『師父教我往哪裡去』了」

從親身經歷與這機年來的觀察,我發現在台灣,絕大多數的學生在離開學校前,很少有實習或工作經驗。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如同沒有當過兵就上戰場一般,雖然不見得說當兵就能習得完整的戰鬥技能跟生存本領,但至少摸過槍枝、看過子彈、聽過故事,就算沒有真槍實彈,至少打過靶、擦過槍,老鳥臨陣磨練一番,總好過完全沒有經驗的菜鳥。

這也就是這十幾年下來,台灣的大學與博碩士畢業生越來越多,但是產業卻總是喊缺人。當然,有一種可能是產業需要的不是高學歷人才。但,如果有一樣的經歷、一樣的工作態度、一樣的學習能力,誰不願意用學歷高一點的人力呢?

問題一直都不是學歷的高低,或者高等學歷人才的多寡。

在產業界幾年,經歷了五份工作、兩次創業,被面試過許多次,也面試過許多人,我的心得是:學歷只能給你面試機會跟試用期,經歷才能讓給你真實挫折與成果累積。

所以台灣現在的人才問題不是學歷太高,而是經歷太少。

如何累積自己的經歷?很簡單。離開學校,工作去。如果,你還在學,就去實習。找大公司、小公司、新公司、老公司,最好在大學四年,都去經歷不同的公司。

大公司有品牌、有規模,但你可能厭惡繁文縟節;小公司有彈性、好溝通,但你可能覺得有志難伸;老公司有文化、有制度,但你可能覺得快要窒息;新公司有活力、有創意,但你可能覺得風險太高。

去試試不同的機會吧,年輕人。唯有親身經歷,你才會知道,你是大鵬渴望展翅,還是願意安憩在固定的樹枝。

如果,你對新創公司有興趣,下個月初(5/4 Sat.)台大創聯會將舉辦一場實習媒合會,不妨移動你的滑鼠,翻開你的機會與命運。

人生,不是一場遊戲,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冒險經歷。你準備好累積你的經歷了嗎?

---
延伸閱讀:

2013年4月17日 星期三

取消股票面額制,有利創業及投資


上個月底,國科會主委朱敬一提出「科學技術創業發展條例」立法規劃,期待以專法突破不合宜規定,包括:朝「有限責任合夥人」組織型態、及「股票面額彈性化」等方向鬆綁,推動創新經濟。筆者多年來參與新創事業之經營與投資,對此規劃深表認同,並對於股票面額制度之改革深有所感。

我國現行之公開發行(以下簡稱公發)公司股票面額規範,始自民國68年,當時證管會有鑑於股票面值紊亂,不便於交割和管理,立法規定股票面值統一訂為十元。當時我國會計制度與公開交易市場規範皆未齊備,因此此制度之實施,對於公發公司股票之交易管理與價值衡量,有立竿見影之效,多年以來,投資人也早已熟悉此制度,對於資本市場之制度化與標準化確有其建樹。

過往時代之資本與股份有緊密關係,因此將全部資本分為均等股份,而股票面額即為發行股份時之最低認購價格。然而,股票面額固定制度也造成許多問題:例如當公司股票市價低於十元時,公司依法無法籌資,但此時往往是最需融資階段,制度反而不利公司籌資;其次,股票面額所形成之「形式資本」,無法反應營運之「實質資本」,往往而讓公司財務報表數字誤導債權人與投資人。

此外,固定股票面額之設計,使得新創團隊在對外募資時為了提高團隊持股比例,必須投入相當資金。雖然創業團隊投入資金具有承諾之意涵,然而稀釋公司股權之後果,往往也造成公司創立初期,創業者已經失去主導權(如股權比例未能過半),或者未來不易創造給予團隊及員工之向心力與激勵措施。

固定股票面額制除了造成創業者不易保有公司主導權,也對於早期投資人之未來報酬倍率產生限制,因此形成了創業與投資兩方皆受害的處境。為了順利籌資並礙於國內法規,新創公司多以境外方式設立公司及籌資,額外付出許多有形費用(設立、代辦、文件、合約、翻譯等)及無形風險,並面臨雙重課徵稅收壓力。

順應時代潮流,我國於95年修正通過「發行人募集與發行有價證券處理準則」,允許已公發公司於發行新股時可低於票面價值,然而無法適用於新公開發行之公司。公司法也於近年修正140條之規範,非公發公司可發行低於十元面額之股票。然而,國內公司若要公開發行,仍必須依金管會規定,在公發前將股票面額改為十元。

因此,雖然相管法令已逐漸鬆綁,但實務上由於公發前需進行股改,因此創業者或投資人在國內設立公司與籌資時,仍多以十元面額進行,或者另設境外公司控股。隨著國內會計準則已與國際接軌,資本市場也已法制化及國際化,無論公開或私募股權投資,國內外投資人皆會比較投資標的之流通性與報酬率。比較世界各國,美、德、法等多採無面額股制與最低面額制並存,而日本及新加坡更已採用股票無面額制的設計。

時至今日,最低面額股票制可謂我國資本市場之無謂規範,除了讓外國企業來台申請上市造成困擾,且對於公司估值與投資人權益之保障效果,遠不及公司治理及財務資訊之透明化重要。而自101年起,外國企業來台申請上市已經得採無面額或不限十元之方式發行股票,那麼對國內首次公開發行公司採用固定面額十元之發行限制,可謂自捆手腳,劃地自限。

固定最低面額股票制度,在過往確有其公平價值與歷史意義,但隨著知識經濟時代來臨,以及資訊透明化、公司治理化、資金國際化等資本市場趨勢,唯有放棄固定面額制度,甚至改採無面額股票制,才能為國內新創企業與投資人,爭取最多的價值及利益,也為我國的產業轉型與價值創新,產生新的動力!

---
延伸閱讀:

2013年4月15日 星期一

準備,跟練習一樣重要!



上個週末,參加了個人第二場半程三項運動賽事,讓我再次深刻體會到,平日練習與賽前準備的重要性。

這場碧潭鐵人三項國際邀請賽,是由新北市超級鐵人運動發展協會所舉辦,雖然主辦單位經驗稍嫌不足,但是整場比賽來說還算成功,比較被參賽者詬病的就是路線一再修改,以及自行車項目的賽道繞圈規劃。

可惜天公不作美,賽前幾天陰雨不斷,前一天氣溫更降到十五度以下,還好前一晚雨停了,氣溫也稍稍回升。心裡想著,若隔天起床大雨,就直接棄賽好了。

這場比賽的特點除了是第一次在大台北地區舉辦的三項賽事,進場時間與下水時間之早(五點半前進場關閉轉換區,六點第一梯次下水)也是罕見,因此有參賽者打趣的說三鐵之外再加一鐵(肝鐵)。

週六一早,四點鐘起床打理衣物,看了窗外地面是乾的,吃了兩根香蕉(去年在台東活水湖比賽只吃了一根,結果還是抽筋了)帶了一個麵包,把單車架上車,就速速出發了。

上了基隆路高架橋往新店方向,天空開始飄雨,而且雨勢越來越大,其實有點想打退堂鼓,可是想到反正單車已經淋濕,除非雨勢大到誇張,不然還是先到現場看看吧。

到了會場附近,發現車位實在難尋,找了四五個停車場,最後才在新店區公所旁的公有停車場找到車位,而且因為在地下室內,下單車稍微不用擔心雨勢。

穿著路上買的輕便雨衣騎到會場,原來還是不少人沒有被天候阻擋,應該有八成左右的出賽率,不過天氣真的不好,溼冷地滑,還好比賽單位有將轉換區搭上雨棚,至少不用擔心車子跟背包淋濕。



全鐵轉換區在柏油與水泥地面,而半鐵轉換區就在草地上,下雨所造成的泥濘與濕滑在賽前完全沒有想到,光是轉換區內的進出,相當有挑戰性。

開賽下水餃的時間分為六梯,全鐵五梯,半鐵跟鐵三角都在第六梯。到了下水前感受一下水溫,真的只能在心裡罵髒話,有夠冷的啦!(賽後看到幾篇報導,原來水溫接近攝氏十度!)

還好過去半年來保持晨泳的習慣,所以下水三五分鐘,身體四肢沒太大什麼感覺,一心只求別抽筋,完賽就好,於是順順的游上岸,花了將近二十分,算是正常成績。

回到轉換區,遇到 appWorks 鐵人團成員,才知道已經有幾位因為水溫棄賽,一方面為他們覺得可惜,一方面想著至少我一定要完賽,為 appWorks 爭取一席完賽獎牌。

著裝完畢,推著單車出轉換區。由於是第二次參加鐵人賽,心想跟著賽眾騎就好,反正我有碼表,心裡面完全忘記這次比賽的單車採繞圈方式。

第一次在雨中進行單車比賽,也是非常刺激的。一路上不斷地超車、被超,路面上的泥水不斷地被前車噴濺到臉上、身上,心中只能不斷祈禱:別摔車、別抽筋就好。

騎到第二圈折返的時候,聽到工作人員喊著六圈進終點,就想我反正看碼表里程,騎到第三圈約18公里,心裡想離這次半程賽的24公里應該還需要一圈,完全忘記半程只要騎三圈的規定(其實我忘了計圈,平常游泳算30, 40圈都不成問題,結果這次居然忘了算圈)。

騎了四圈約23公里進終點站,含轉換區約59分,被團員問起速度是不是有點慢,才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多騎了一圈。反正若以里程計算速度,已經比上次台東半鐵好了,接下來把路跑完成就是了。(賽後上傳定位記錄,時速 28 公里,以雨中來說已經很滿意了。)

單車項目結束時,鞋襪其實已經全濕,所以一開始上路有一點不習慣。還好這時候雨停了,沿著新店溪的河濱步道跑步其實滿舒服的,用平常速度一路完成五公里。回到終點,碼表計時約 38分,三項含轉換區總共 1:59'02",跟賽前預計的成績相差不遠。



賽後大會成績公布後,跟我自己計時相差不遠。比對其他選手成績,以及單車定位記錄,果然我是多騎了一圈。雖然游泳成績維持住,在M31組(31-45歲)的79名選手中排入20名,但是因為自行車項目多了將近 12分鐘,總排名掉到了39名。如果扣掉多騎一圈的時間,單車項目有可能排進 15名之內,總成績更有機會進入同組的20名內。

這次的碧潭鐵人,讓我深刻感受到平日練習與賽前準備的重要。因為保持晨泳的習慣,我才能在低溫的水中保持正常速度與節奏;因為兩個月來持續的維持基礎運動量與轉換練習,才能順利地以規劃速度完賽。也因為累積了前一次比賽的經驗,所以知道該準備怎樣的餐飲跟衣物。

不過,也因為沒有蒐集足夠的賽前資料,以及輕忽比賽秩序冊的資訊細節,所以在自行車項目多騎了一圈,讓我再次體會到,就算練習再充足,也不能忽略勘場跟詳讀比賽規則與相關單位訊息的重要性。

平日我們總提醒創業者:「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唯有長時間的投入,不間斷的練習與充足的準備,才能在機會來臨的時候,充分把握。而運動賽事,也是完全一樣的道理。

這場鐵人賽,不是什麼重要的比賽,我的成績也不是特別突出。不過,十度的水溫、十八度的氣溫,渾濁潭水、雨中競速、泥濘轉換區,會是一輩子難得的經驗與回憶。

期待下一場鐵人賽,有更多朋友與伙伴一起參加,經歷屬於你自己的鐵人故事。

2013年4月10日 星期三

書評【戰勝i帝國:超越Apple的創新策略】



幾年前就讀政大智財所期間,除了學習到智慧財產(或稱無形資產)的型態分布、價值評估與商業模式,課堂裡印象最深的一句話,來自曾任鴻海法務長的周延鵬老師:「能打仗的專利才有價值!」

從2007年蘋果發表 iPhone 至今,整個通訊產業與網路產業可說是完全被智慧手機與連網裝置所主導。而除了產品本質的設計理念,對操作介面與外觀材質的堅持之外,蘋果能夠主導智慧手機與平板裝置的市場,「智慧財產」可說是其中關鍵。

本書作者張世文先生,長期耕耘於科技產業報導,對於鴻海及宏達電等科技公司,有非常深入的觀察與解剖;這幾年也致力於分析蘋果公司的智慧財產分析與商業模式探討,並從中探討台灣廠商與其他國際品牌的商業競爭與策略執行,於是成就了這本深入淺出、引人入勝的好書。

本書章節共分三部六章,第一部「面對 Apple」概述蘋果的公司文化與產品理念(如下圖一)、賈伯斯的行事風格、蘋果對全世界的影響力,到庫克接班後的策略分析。雖然這部分在賈伯斯過世後已經有非常多的報導與書籍,但作者從產業角度分析,讀來仍非常過癮。

圖一、蘋果產品設計三要素

接著「對幹 Apple」開始分析蘋果的智財佈局、元件組成(如下圖二)、設計保護,以及通訊與軟體大廠如:Nokia, Motorola, Google, Microsoft, Samsung, hTC 等,如何與 Apple 在智財佈局上過招,並以過去幾年所發生的智財訴訟為例,剖析蘋果的勝出或敗訴原因。

圖二、iPhone 5 的台灣零件供應商

最後一部「戰勝 Apple」則是從台灣角度出發,如何在蘋果這些年來的商業模式與智財佈局中,學習到競爭優勢與市場定位,並加強投資關鍵資源與策略執行能力,並預測了幾家手機廠商如 Nokia, RIM, Sony, Samsung, 小米等的未來佈局,以及智慧手機與移動裝置的未來商業機會與市場趨勢(如醫療照護、數位匯流等)。

由於作者嫻熟於科技產業報導,文筆通暢之外又能切重要點、旁徵博引,本書雖然是以蘋果的產品策略與智財佈局為核心,但是多從市場與產業的角度出發,既沒有艱澀的專利或技術分析描繪,也沒有多餘的贅語廢話,可說字字珠璣、毫無冷場。

如果你想快速理解蘋果過去十年為什麼如此成功,想知道台灣的通訊產業是否還有機會,想掌握國際科技大廠的競爭態勢,這是一本值得推薦入手的好書。

出版社:大喜文化,通路: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