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4日 星期四

從雙商對決談起





上個星期的「雙商對決(商業周刊 vs 統一超商,或稱商周下架未遂事件)」雖然暫告落幕,但依然有許多媒體與網友持續關注討論

這是一場橫跨商業利益、新聞自由與群眾意志的戰役或戲碼,而因為整個事件發展快速且完全在社群網路上對戰,我個人定位為時被訴十倍速時代正式來臨的戰役,以及從網路到實體世界中「內容、社群、商務」三個領域真正串接與相互影響的一個重大歷史事件。

先聊一下「內容、社群、商務」在當中的串連關係好了。

事件當中,商業周刊(以下簡稱商周)對統一超商與統一集團家族接班的報導、接獲統一超(以下簡稱小七)下架通之後隔天所發的致讀者信、小七粉絲頁後來發表的恢復上架公告等,都是內容;商周發表通知之後,網友大量轉寄、分享、討論,以及到小七粉絲頁留下超過一千五百則負面留言,並造成小七投鼠忌器,最後恢復上架的決策影響力,則是社群力量;至於商周於小七上架或不上架的銷售量,以及是否採用媒體力量攻擊、制衡,或者統一集團未來在商周的廣告業務等等,則顯然是商務考量

在過去,這樣的戰役可能需要歷時好幾天,把許多媒體、業者跟相關利害關係人都拖進去攪和,才會有結果;但這場通路與媒體的對決,雖然有一些檯面下的事件與前置工作進行,但真正在網際網路、社群網站與媒體上曝光的公開動作與回應過程,僅僅歷時不到四小時,這就是我稱之為「十倍速時代」正式來臨的原因。

其實這場戰役有很多觀點可以談,我尤其同意「贏來的 Wedia,贏不來的冷漠」這個觀點。這星期我剛好有機會拜會了商周一位主管,得知當中兩方的對戰歷程與關鍵決策內幕,但這不是我主要想談的。

但我其實只想藉由這個事件,來聊聊「如何面對批評」這個議題。

一直以來,appWorks 都受到不少人的關注,無論原因為何,但我們不斷地聽到各種聲音與回應,其實我一直站在聆聽與感謝的立場上,盡可能轉化為我個人與整個團隊進步的力量。

也在很多場合,許多次演講之後,有朋友或聽眾前來問我:「面對批評的時候,你如何自處?」這樣的問題。

其實,就如同做人做事,只要弄清楚動機與目標,先把為什麼跟要做什麼搞清楚,接下來就剩下怎麼做與何時做的問題。

同樣的,面對各種不同形式、不同程度、不同來源的批評與指教,我覺得最重要的,除了確認自己是否問心無愧之外,搞清楚對方行為的出發點,確認其動機與目的,就能夠化危機為轉機,化阻力為助力,讓酸言冷語轉化為成長的動力與養分。

動機與出發點?如同我在【嘴砲的品味】中所聊過的,嘴砲與酸文有沒有品味、有沒有營養,其實差很多。

所以,如果攻擊、批評的動機是為你好、對你有所期待,那麼無論再酸、再苦,都應該吞下,並且給予正面回應。但如果明顯地只是想炒作、想利用被攻擊者的名氣,那麼最好的回應方式是冷處理、不予回應。

如果對方只是輕鬆一下、明貶暗褒,那麼就要懂得欲拒還迎、有來有往。如果對方打算重砲轟擊、你死我活,直接按下核彈指令,那麼你也不能坐以待斃,一定要快速回擊、務求一刀斃命

因為不同的解讀,將會出現不同的決策與動作,所以正確判斷對方的動機與目的,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如果敵暗我明、情勢昏暗,就必須等待觀察;即便雙方或多方高調開戰、動作很大,仍然要仔細閱讀情資、一切小心為上。

畢竟,在這個十倍速時代,面對批評與攻擊,如果處理不好,你就會是輿論的輸家。因此,平時就要培養觀察群眾心理、理解批評心態的能力,並且練習寫作、發表議論、抒發感情,一旦需要提筆上陣,才不會臨陣磨槍,越擦卻越不靈光。

在這次雙商對決的事件中,除了觀察到實體通路、傳統媒體、社群網路彼此的糾結互動之外,鄉民的正義顯然也成為主角,才讓事件得以十倍速進展,暫時和平落幕。

但群眾往往都是盲目的,身為創業者、企業家,作為行銷人員、網誌作家、獨立媒體或者意見領袖,甚至只是作為一個網路時代的公民,如何面對批評並正確回應,都是永遠的課題。

最後提醒各位創業者,走在挑戰傳統的迢迢路上,歷來成大事者,誰沒被批評過?

曲高難免和寡,一呼總望百諾,但只要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有一群伙伴共同努力,再多的挫折與疲憊,都值得了。

批評與攻擊,有該回應與處理的方式,但真正該聆聽的,永遠來自你的客戶、使用者,還有你內心裡的聲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