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台灣最早、亞洲最大創業加速器 AppWorks 的共同創辦人與前合夥人,對這個現象其實百感交集。一個名詞在台灣若產生蛋塔效應、路人皆知,一種計畫若各部會與法人紛紛投入,往往就是泡沫化或廉價化的開始。
其實加速器的泡沫化倒無須擔心,畢竟大浪退去終究見到誰在裸泳;一群加速器興起,彼此競爭也未必是壞事。但加速器真正的秘訣並非把創業者放在一起而已,否則我們許多產業群聚也早該超日趕美、全球第一。
以我的經驗來描繪,加速器如同生化反應器,除了放入正確的反應物之外,適當的濃度、溫度、壓力與觸媒,才會讓反應發生,並且維持在適當的反應速率。
對於參與加速器的各種角色而言,自身沒有的元素都是稀有而珍貴的。技術團隊缺乏商業思惟與財務能力,創意團隊不擅長研發與管理,早期投資人則需要辨識團隊人格特質與建立信任機制的可能性。
因此,加速器雖然表面上利用創業者群聚的規模效益,吸引創業資源投入與放大,但優秀的加速器絕對是質量兼具,無論是創業者或是業師、投資人甚或是加速器本身的經營團隊。
因為創業者的世界往往是優勝劣敗、贏者全拿的局面,創投業的分布也同樣殘酷。但反過來說,加速器除了對優秀創業者有價值,協助募資與徵才機會之外,對於不適合創業或者還沒有準備好的創業者來說,同樣有價值。
因為對所有人來說,最重要也最珍貴的資源,就是時間,無論你是創業者或投資人。在抵達成功目標之前,那些該犯的錯、該走的冤枉路不見得能閃過,但如果加速通過、順利轉彎,其實成功才會加速到來。
所謂投資、所謂智慧,其實都是錯誤經驗的累積,才能管理風險、避免犯錯。加速器的成功祕訣,不在場地與資金,而在於信任關係與生態系的建立,在於一個可以分享、聆聽、互助、成長的學習型創業者社群。
(本文經編輯後,刊載於今周刊1132期【不規矩報告】專欄)
---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