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3日 星期二

原來,我們輸在政府!

跟馬英九總統對談創業與創新、針對創業與投資的法規鬆綁提出建言之後,等了兩個星期,昨晚終於收到行政院的回覆了(詳見文末)。

看了滿紙公文,套用馬先生常用的十六個字箴言,我的感覺是:「未曾溝通,依法解釋,官樣文章,毫不意外」!

到底,我們養出了怎樣的一群公務員、政務官,為什麼這群有著漂亮學經歷的好人,卻成就不了民間與產業所需要期盼的好事?

圖片來源:總統府網頁


過去幾年在聊到教育與人才問題時,我曾經提過問題「不是學歷高,而是經歷少」的觀點。而這幾年與公務機關打交道的經驗中,我也觀察到類似的現象,就是我們的官員們,無論能力與個性如何,從政生涯是否順遂,之所以跟人民或產業所需相背,問題不是(行政)經歷不足,而是(民間)經驗太少

沒有上過一天班或管過一家公司,其實真的很難理解產業界的心聲與需求;沒有創過一天業、帶過一個團隊,也同樣很難明白創業者或經理人的難為。

而我們的政府官員,多半來自學術機構、教育機關或公務部門(也就是來自產官學研四種職業中的後三類:官學研),這輩子多半領的是獎學金、政府計畫津貼與政府薪津(都是人民繳稅所養),很少從民間或產業界出身,當過上班族或老闆(繳稅供養軍公教的多數人),因此,對於中小企業與新創事業所面臨的困境,多數缺乏理解與同理心。

這幾年來,台灣的產業很悶,經濟很悶,教育跟產業脫節,經濟日漸衰退。因為投身產業多年,參與許多新創事業的創建、經營與投資,我發現,台灣的競爭力,不是輸在民間,而是輸在政府;不是輸在人民,而是輸在制度。

尤其是我們公務體系的考選與任用制度、激勵與淘汰機制。

這些年我們的經濟與產業,可以說逐漸落後於亞太地區的鄰近國家,不管是金融市場從沒贏過香港,科技產業似乎落後韓國,投資環境更開始輸給新加坡,我一直在思考,是我們的教育、產業、經濟出了問題,還是我們的人民不努力?

經過許多次的會議,跟非常多不同部會與法人的長官討論後,我發現,台灣的行政體系,真的非常僵化,有心成事者往往有志難伸,渾渾噩噩者反而平安無事,而在位者更往往是政策僵化固化的主因

反觀香港、南韓、新加坡,公務體系非常積極,許多政務官甚至總統來自民間、出身產業,而不是像台灣過去的歷任民選總統與內閣成員,幾乎清一色都是出身公務機關,或者學而優則仕,來自產業或民間機構者寥寥可數。

為了徹底瞭解我國行政院與財經部會的首長背景,我做了一些功課,才發現,過往二十年的行政院長與財經部會首長,除了曾任經濟部長及經建會主委的林信義副院長及以及前任行政院長、曾任金管會主委的陳冲兩位具有產業經驗之外,全部出身官學研領域,也難怪這二十年來,我國的金融與經濟發展,不僅與產業界脫軌,而且逐漸落後鄰近各國。

而現任財經部會(經濟部、經建會、財政部、金管會)首長,以及過往三任的首長,全部出身官學研,甚至是血統純正、未出公門的公務員(如現任財政部長張盛和、前任部長李述德、現任金管會主委陳裕璋等)。也難怪每次許多產業界先進大老提出具體建議或創新主張,最後都被兩大(財金)管制部會阻擋,因為主事者根本沒有產業經歷!

過去我曾經提過,因為時空背景與缺乏激勵機制,現年五十歲以上之高等教育教師,多數沒有產業經驗,更遑論創業經歷,也導致了教育體系對創新、創業、產業等領域知識的不足及誤解,也讓產學之間的脫節日益嚴重,讓產業界喊缺人的同時,新鮮人卻必須擔心失業

而經過這一次總統對談與政院回覆之後,我更確認了,沒有產業經驗的教師,可能誤人子弟、無法創新;沒有產業經驗的官員,只會官樣文章、依法解釋!

所以,我發現了台灣的核心問題:人才的問題不是學歷高,而是經歷少。官員的問題不是經歷多少,而是沒上過班!

最後,我想分享一下新加坡公務員的三不一沒有:「不考試、不是鐵飯碗、不排資論輩,做不到高階就沒有高薪」,以及薪資獎金與國民所得、經濟指標相連結的考核機制,並不是秘密,也被許多媒體報導與討論過,但卻從來沒有民意代表或總統候選人敢提出這樣的參考設計或規劃。

如同我在跟馬總統對談之後的感想之一,我覺得我們大部分人對馬先生的不滿,其實是對自己跟這個社會的不滿。在收到這次府院回應之後,我認為台灣的問題不是選誰當總統,而是如何改革這個政府,如何讓產業界人士進入公務體系,如何讓管理思維改變公務機關,如何把這些固化僵化的制度與思維砍掉重練!

----
附件

主旨:檢送行政院秘書長102年7月22日院臺財字第1020142185號函1份
*************************
行政院 財政主計金融處(財金處)
XXX  參議
*************************
行政院秘書長函(內容略)

與談者「之初創投」詹博士益鑑關於「創業及投資法規之鬆綁」之建言
1、技術入股緩課
2、取消股票面額、免驗資
3、緩課IPO(股票首次上市櫃)稅

權責單位「財政部、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之回覆如下:

一、有關技術入股緩課問題:個人股東以專門技術作價抵充出資股款超過成本部分,屬財產交易所得,財政部94年10月6日台財稅字第09404571980號令業合理規範,其未能提出成本、費用證明文件者,得按作價抵充出資股款之30%計算;又為進一步使技術入股課稅合理化,該部業於102年6月11日以台財稅字第10204568550號令釋略以,對於政府資助計畫所產出具前瞻性及關鍵性之新創技術,作價抵繳認股股款時,該新創技術之財產交易所得,得依經資助機關審認之成本扣抵相關費用。

二、 所提取消股票面額制度,乃係新創中小企業認為現行每股面額為新臺幣(以下同)10元規定恐造成其募資困難等事由,惟股票非公開發行之中小企業尚無適用「公開發行股票公司股務處理準則」第14條關於每股面額為10元之規定,爰其自可依需求及依公司法第156條規定,自訂其股票面額,俟公司發展至一定規模而擬依證券交易法辦理公開發行時,再依前揭準則規定調整其股票面額,故現行制度尚無阻礙新創中小企業之發展,爰有關無面額股票制度之採行與否,本院將審慎研議。

三、 有關初次上市、上櫃前取得,於上市、上櫃後出售之股票(以下簡稱IPO股票)緩課問題:
(一) IPO股票交易所得核實課稅符合量能課稅及稅收適足原則:創業或早期投資人經營企業有成,其創業及長期持續努力經營固為重要之因素,惟政府投入大量資源提供良好基礎建設,設置專責單位提供中小企業創業育成、解決融資困難等各項輔導與協助。公司股票上市或上櫃後,創業或早期投資人出售原始持股或其他於上市或上櫃前取得之股票,可因股票轉手更為便捷及公司經營與財務資訊公開,致股價充分反映其經營成果與未來展望而有鉅額獲利。此時,核實課稅符合量能課稅原則,政府並可獲得適足稅收。
(二) 鼓勵長期持有上市、上櫃公司股票:IPO股票交易所得納入核實課稅範圍,並考量其風險性報酬及非經常性所得之特性,給予持股滿1年減半課稅(實質稅率7.5%)優惠。另為鼓勵創業投資人長期持有股票,針對上市、上櫃後繼續持有滿3年者提供再減半(實質稅率3.75%)優惠,已有效減輕投資人租稅負擔,尚不致影響投資人投資意願。
(三) 對中小企業之扶植,租稅優惠僅為其中一環
1、現行政府對中小企業之協助,除提供部分租稅優惠外,對於中小企業之人才培育、融資保證、經營管理、市場與產品之開發提供等,亦提供多方面之輔導或獎勵措施,均可有效促進中小企業健全發展。
2、中小企業之創業者或早期投資人,倘因公司股票上市或上櫃後股價充分反映其經營成果與未來展望,出售其原始持股而獲利,則有所得、有能力者適度繳納稅款,可對國家財政多貢獻一些心力。

2013年7月16日 星期二

人言可畏,君無戲言


這是個社群口碑可以快速創造品牌的時代,也是一個消費者就可以毀壞品牌的時代。品牌信譽或個人信用難以建立、需要累積,但毀壞卻只需要片刻。

馬總統,您真的讓我失望了。



最近看到一則有意思的文字,在闡述中文的奧妙:

有兩種人不談戀愛:一種是誰都看不上,另一種是誰都看不上。
有兩種人容易被甩:一種人不知道什麼叫做愛,一種人不知道什麼叫做愛。
這些人呢,都是原先喜歡一個人,後來喜歡一個人。


的確,中文是種強大的語言,不管是文法跟語意上的運用,或者是造字原理上。

舉個例來說,信用、誠信的「信」字,就很有意思。

人言為信,說了算數,說話算話,就是守信。

人有雙眼、雙耳、雙手、雙腳,卻只生一張嘴,可見老天爺要我們多看多聽多做多走,就是說話要小心,因為說了就要信守承諾,方為做人的基本原則。

連千百年前的儒家至聖孔子也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時至今日,在商場上、在職場上,最重要的,莫過於信用(不過政壇跟媒體好像不需要)。若把誠實納入,那麼「誠信」兩個字,更是一個人是否值得信賴、可以信任、讓人信靠,維持信譽的基本條件。

每次在分享創業與投資的經驗,我常會提到【創投想投資什麼?】這個議題,也就是「可規模化的成功商業模式」與「值得信賴的長期伙伴關係」。

appWorks 之所以採用六個月的育成期間,就是希望跟新創團隊相互認識、培養感情,才能為下個階段可能的伙伴關係建立信任基礎。

而每次聊到品牌,我也會說:「品牌,就是帶給消費者品味,讓消費者信任,願意上門→回購→推薦,而成就一門生意」。

所以,一個人、一個產品、一家公司,若不能帶給使用者可以信賴的感受,那麼就不再是一個品牌了。

「瘋」潮行銷的這個怪咖時代,社群與網路上的口碑、評價,可以快速的累積粉絲、創造品牌,但也可以輕易的毀壞信任與客戶關係。

所以在這裡,我要鎮重的告訴邀請我參加十天前論壇對談的馬英九總統,您答應我一週內會由總統府回覆有關創業與投資相關法規的訊息,但十天過去了,我沒有收到任何回應。

君無戲言。一個領導者,最重要的,莫過於誠信。

無論您是台灣的領導人,還是全國人民的公僕,您,都讓我、參與論壇的聽眾、我網誌上的讀者,失望了。

雖然不意外,但請您記得「人言可畏,君無戲言」,我也會一直用這樣的態度,要求自己,要求 appWorks,跟我們所有育成與投資的團隊。

(CC創用圖片來源

---
(2013/07/17 更新)

7/17 下午接到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執行長來電,以及行政院來信回覆:

「詹博士益鑑,您好!

一、 為總統府秘書長本(102)年7月12日華總一義字第10210040580號函送本年7月6日總統參加新臺灣人文教基金會舉辦之「青年就業:夢想起飛」全國巡迴論壇活動,與談者暨現場觀眾提問相關事,請本院於文到1週內惠處逕復一案。

二、 本案本院業以本院秘書長102年7月17日院臺財字第1020044211號函請相關部會於文到3日內研處具復,俟相關意見到院,本院將立即函復 台端,請查照。

行政院財政主計金融處(下略)」


也就是說,府方已經交辦行政院,而行政院承諾在 7/20 之前,會給我回音,請大家靜待後續消息。


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別再詛咒黑暗

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一支蠟燭。(Better to light a candle than curse the darkness. )



上個週末,有幸獲邀參與一場由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所主辦的論壇,跟丹堤咖啡創辦人方淑宜總經理一同與馬英九總統對談,從創業者投資人的角度,聊聊「創新、創造與創業」。

在劍潭青年活動中心舉辦的這場論壇,與會者多是北部的區里長與青年志工會的幹部,也不乏一些青年學生,包括會後在TechOrange上做了追蹤報導的台大學生 Pan

對談的內容大致就如 TO 上這篇【政府如何促進創新、創業發展?馬總統:這我不熟悉,再請相關部會研究一下,一星期內回覆你】所報導的,而我這邊想聊的,是我準備這場對談,以及參與之後的心得。

其實共同創辦 appWorks 這三年多來,我跟 Jamie 已經不知道在多少機關學校與企業談過創業、創新、行銷、網路產業等等議題。光是我個人在過去一年,就參與超過四十場的演講、論壇跟評審活動,除了努力推廣跟交流創業相關的經驗,也希望能讓政府跟民間對於「創業」這件事情有感

也的確,這一年來已經有許多政府機關動起來,包括台北市政府的亞太創業中心計畫、國科會的創新創業激勵計畫,甚至行政院提出了天使基金計畫等,都看到了政府開始關心並付諸行動。

不過,從這兩三年來的台灣經濟疲弱、產業轉型不易,到許多的網路產業事件,包括 Google Play第三方支付等,還有沸沸揚揚的十二年國教政策等,可以看到,台灣過去引以為傲、帶動社會與國家成長的「產業、教育、經濟」優勢元素,已經逐漸成為我們的弱勢。

聊個題外話。

最近 appWorks 招募了一批新的實習生,其中一位是來自深圳的優秀交換學生,擁有電子商務跟創業經驗,也對台灣的新創事業跟網路產業發展很有興趣,但最後在報到前夕,因為另一個可以回到廈門工作兩個月的實習機會而放棄前來。

雖然帶著掙扎,但這位優秀學生給我們的答案是:「在台灣就學一年,已經感覺到溫水煮青蛙的可怕,想趕快回去重新適應一下,以免失去競爭力。」

回到這場論壇。會前,我其實完全沒有想到在國家元首面前簡報與問答,是否需要緊張或怯場,反而是前一天的 appWorks Demo Day 的主持工作,跟後一天擔任台北市府創業輔導計畫的講師,讓我比較耗費心力準備。

因為這場論壇的分享與問答形式,在舉辦前的一個月,主辦單位就已經要求我跟方總經理提供準備提問的問題列表,以利總統府準備答案給馬總統回覆,這也是合情合理的要求,所以我就準備了五個問題,其中幾個甚至是在臉書上徵求而來。

但也因為我知道這樣直接面對元首的機會難得,即便這是一場半公開、沒有主流媒體獲邀入場的論壇,我也決定要以「Hack Everything!」的精神,來「Hack President」一下。

於是,在上週六的論壇現場,經過了三位講者的輪流分享,我提問時,問了會前列表所沒有新興產業需要主管機關(例如改由未來的科技部來主管)、以及「創業與投資」法規鬆綁相關問題,包括:取消股票面額技術入股課稅證所稅 IPO 課稅等議題。

其實我知道總統一定無法在台上馬上回覆這些問題,也為了避免讓場面尷尬,所以我有先問了原先預備的問題之一。也因為所提的問題跟這場論壇主題高度相關,總統回答了「政府的確應該扮演鼓勵創新、創業的角色,但你說的東西我不太熟悉,所以沒辦法現在就回覆你,我回去請相關部會研究一下,一個星期以內回覆你。」

根據我曾經在台北市府服役(當時的大老闆就是馬英九市長),以及多年來跟公部門打交道的經驗,這樣的答案未必會有結果,但至少開始了一些關注的機會。事實上,我所提的幾個問題,這一年來我們已經透過很多管道與主管機關,不斷地疏通、協調,爭取法規調整與鬆綁的空間,但總是差了臨門一腳。

雖然不知道這次的 Hack 行動是否會成功,但我會繼續嘗試。

因為,不管台灣是否正在溫水煮青蛙,如果我們不主動點燃一根蠟燭,黑暗只會永遠跟隨我們。

補一下對談心得。

其實跟馬先生對談還滿有意思的,他可以舉出很多具體數字,並且很瞭解一些產業、經濟跟教育的問題,甚至可以講出幾個讓全場大笑的笑話。但是,沒有一個好的團隊、一個斧底抽薪的政府改造計畫,行政院長的好人選當總統是可惜了點。

然後,我覺得我們大部分人對馬先生的不滿,其實是對自己跟這個社會的不滿。我確實對馬政府不滿,但是真要我提出來現在誰能上台,哪個政黨比較好,我還真講不出來。所以,說到底,我們自己不夠努力、不夠勇敢,有一天,我們都必須承擔這些責任。

我還是會繼續批判政策、討論時事,但我會期待,我跟身邊的伙伴,當時間到來,責任落下,未必是在公部門,就算在民間,我們能夠一直不畏批判、勇敢承擔。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 -Charles Dick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