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這事情往往是這樣的...
你有個理由,有個夢想,有件事情,有個開始。你一直做下去,遇到很多困難、很多挫折,你一一克服,贏得一些客戶、一些使用者。
但這就像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你只是一直在跑道上,像阿甘一樣的不停往前跑。
直到有一天,忽然,有人說你成功了。
其實你不知道,為什麼那叫成功。要不然你自覺早已成功,或者,你覺得成功離你還很遠。
但,資本市場怎麼定義「創業成功」呢?
簡單的說,就是你。讓。投。資。人。成。功。出。場。了。
這是一個再真實不過的答案。創業過程中,你為了擴張規模,進行募資。而籌資對象約莫分為借貸、租賃與投資等,前兩種要求的是「穩定的現金流收益」,而投資人要的則是「逢低進場、漂亮出場」。
無論創業者是否持續在原來的新創企業繼續經營,或者轉換跑道再次創業、甚至成為天使投資人或加入機構投資人,其實在那個出場的瞬間,投資人只關心自己是否漂亮出場,至於你會不會繼續經營,是否繼續創業,或者加入投資人的行列?
那是你的事情。(當然,他們可能會再次投資你,如果你曾經讓他們漂亮出場的話)
投資人,其實只關心出場而已。
我們一直強調,創業,就是解決問題、創造價值。面對客戶與使用者,你要透過產品或服務,改善、改變他們的生活,解決他們的問題,讓使用者愛上你,更讓客戶掏出錢來。
同樣的,面對投資人或資本市場,你要理解他們最大的問題或需求是什麼。
既然他們被稱為投資人,自然,最關心投資報酬率、投資績效、投資風險。
而最大的投資風險之一,往往就是無法出場。
真的。「無法出場」是所有機構投資人(尤其是創投)最大的痛。就算是最成功的創投,有幾支全壘打的投資案,手中也可能有許多難以出場的投資戶。
對創投而言,投資戶如果資金用盡、燒光認賠還好了事,畢竟可以解散清算,不用再花人力物力。但是半死不活、有營收沒獲利,或者很會募資卻始終賺不了錢的公司,最是可怕。
也因此,雖然嘴巴上不一定明講,但厲害的創投、資深的機構投資人,在一開始打量一家新創公司的時候,在好感浮上心頭的瞬間,滿腦子其實都在想:「我如果投資這家公司,要怎樣才能出場?出場倍率大約多少?什麼時候有機會出場?」
身為創業者的長期伙伴,我們投入時間、精力與各種資源。而為了創造價值,協助找到商業模式的團隊往規模化的路上前進,並且維持這個機構的長期營運,我們也成立創投基金,進行股權投資。
我們把育成服務是一種長期投資行為,也不以持有股權作為投資基礎。但是一旦我們投入資金,由於基金股東多數是機構投資人,他們追求漂亮出場的投資目標,我們在投資時也會把「出場機會」當成重要的評估指標。
我們觀察到,多數第一次創業的創業者,對於資本市場與機構投資人極不熟悉,往往連商業模式都還在摸索建立之中,對「規模化」都沒有想法或規劃,對於「出場」就更是感到陌生而遙遠。
但一旦你的產品與服務開始受到市場歡迎,嗅到商業模式成功的氣味,你想要找投資人協助你規模化,千萬別忘了,投資人最期待的,就是成功出場,他們最擔心的,就是無法出場。
而且,一旦你讓投資人嚐到漂亮出場的滋味,下一次你再出來創業,相信我,會有一大群投資人從一開始就追逐你、希望投資你,而不是像一般創業者往往要到公司賺錢才會有人開始注意。
法界有句名言:「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而在投資領域,我覺得是「出場之所在,成敗之所在」。
如果你正在創業,已經有初步的市場成績、對於資本市場與規模化感到期待與好奇,對於創業的下一步感到疑惑,appWorks 育成計畫第八屆正開始招募新創團隊,歡迎你的加入。
(圖片來源:Flickr)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