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6日 星期四

新政府最重要的事

在GDP連3季負成長、景氣燈號連10藍、出口年增率連15黑的嚴峻經濟狀態下,新政府已經走馬上任。面對不亞於金融風暴時期的險境,新政府顯然必須把提振經濟做為主要施政目標。但在高喊產業革新、提高競爭力之前,我們必須先搞清楚,眼下台灣經濟真正的問題是來自哪裡。

(圖片來源


台灣的經濟型態,向來是以加工出口跟進口替代為主,這是小國的必然,而在過去曾經有過雨傘、自行車、紡織品、計算機、半導體、筆電、面板、太陽能等不同類型但同樣的代工思維產業龍頭,而出口主要市場也從美國、歐洲、日本,到近期內需市場不斷擴張的中國。

因此,隨著中國政經情勢在過往兩年劇烈震盪,在貿易與資金自由化的時代,許多國家的資本市場與出口經濟,全都隨著中國經濟成長衰退而熄火。不只台灣,日本、韓國、新加坡與東南亞各國也紛紛遭到波及,而且依賴中國市場越深的國家,受傷越重。

這也就是台灣經濟目前最大的難題。台灣的經濟靠出口,但無論是代工或出口,許多產值都依靠中國的生產力與消費力來創造。而且外包勞力的部分越高,對國內經濟的損害越大(那些勞力所得如果留在台灣,將會創造多次的經濟循環)。

新政府顯然也明白這些問題,雖然沒有明確宣示,但「加速產業轉型」、「擺脫中國影響」、「建立自身優勢」,將是長期提振台灣經濟與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思維。

最明確的政策,除了「五大產業」之外,就屬於「新南向政策」。東南亞市場除了有明確的人口紅利與經濟成長動能,再加上長期與台灣關係密切的台商、僑民與僑生,還有在台生根多年的新住民與二代,這些實質條件與優勢,只要配合產業與勞動政策(降低工時、提高薪資、創造非典型勞動等),將讓台灣得以從備受中國經濟牽制的島國,轉向成為東南亞甚至亞洲經濟體的新典範。

但是,要轉變台灣的產業與勞動型態、面向新市場,其實最大的問題根源不在經濟政策,而在教育、媒體、法人與法規。僵固的人才結構與資本市場,才是造成政府高喊產業轉型、提倡創新多年,卻只能緩步前進的原因。

而說穿了,卡住教育自由化、資本自由化的,也只有法規制度,跟諸多主導法規研議的法人單位。六年來我投身台灣的創業環境改革,參與數十場政策及法規會議,三年前寫下了【原來我們輸在政府】的感想。

因此,新政府最重要的事,不是規劃產業轉型,不是創造政策誘因,而是大力鬆綁法規,調整法人結構。讓民間的人才與資金活力得以發揮,在立法修法時廣納民間的聲音,那麼,我們才能真正迎接新時代得到來。

(本文經編輯後,刊載於今周刊1014期【不規矩報告】專欄)

延伸閱讀:

2016年5月12日 星期四

你要開始償還運動債了嗎?





在軟體與網路創業圈裡,有一個專有名詞叫「技術債」(Technical debt),它指的是在創業初期開發的程式碼或產品功能,因為產品或服務大受歡迎、使用者數量暴增,但系統穩定度與功能成熟度卻因為程式碼撰寫或更新的進度沒有辦法趕上(通常是因為開發者經驗不足或人力有限),而造成的系統性問題。技術債積欠過久,可能會導致系統崩潰,輕者砍掉重練、獲得使用者體諒,重者導致產品失去信賴度,甚至結束營運。


創業者在規模化的過程中不僅會遇到技術債,凡是因為成長過快所導致的資源瓶頸,包括管理能力、資金週轉、人力短缺等,都會形成管理債、現金債、人力債等,這些讓創業者每天頭疼的各種問題。

雖然這些「規模化債務」對創業者與投資人都是「幸福的困擾 (happy problem to have)」,但日積月累,就會成為嚴重的問題。

其實人也是一樣。

即便人類生活在百年內飛快進步,但身體來自數萬年的世代演化,早已形成運動與思考的本能。多數人會認同人類是地球上最會思考的動物,但卻不知我們也是地球上跑得最遠的陸上動物。我們所擁有的運動能力,跟思考、溝通、學習能力一樣卓越。反過來說,缺乏運動的身體,不僅沒有善用本能,更導致嚴重的身心問題。

在台灣,多數人欠缺規律運動與自主學習的能力與習慣,其實反映的是勞動過度、身心疲乏。也可以說,我們不斷欠下「運動債」與「思考債」,如同創業者面臨的「技術債」一般,初期不覺有礙,但日子一久,你會發現身心靈的損害跟病痛越來越嚴重。

也因此,要提升或翻轉運動、教育、健康或內容產業,其實要從多數人的生活習慣開始改變。唯有創造彈性、開放、尊重個體的工作型態、就業環境與社會制度,才能讓人回歸生活與家庭,鍛鍊身體與腦袋。

越常使用你的腦子跟身子,它們會越靈光。根據個人經驗與許多研究顯示,規律運動不僅可以改善身體,對思考能力與工作效率也有長足提升。而重點不在運動的強度(距離或重量),而在運動的頻率(每週至少三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的心肺運動)。

欠債快還,再借不難。唯有改變你的工作型態,才會擁有生活、健康與真正的自由意志。那也就是人類面對機器人與電腦,真正的不可取代性。

你,準備開始清償「運動債」了嗎?

(影像來源,本文經編輯後刊登於今周刊1012期【不規矩報告】專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