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5日 星期四

被科技解放的人類,在運動中找到純粹


十年前,當我們談到運動,主題多半是得分與勝負。大部分人腦海中浮現的,應該是籃棒排羽網桌等球類運動,或者奧運、亞運場上的各種運動競技項目。

曾幾何時,個人運動成為主流。耐力運動、肌力訓練、個人教練形成一股風潮。單車、路跑、鐵人出現在你我身邊,甚至讀者您本身就從事這些運動。

台灣已有超過百萬的耐力運動人口,跟將近百萬的健身房會員。雖然離歐美 5 ~ 10 % 的健身人口還有進步空間,但是台灣的運動產業規模,過去幾年的確有了明顯成長。

研究報告指出,台灣運動服務業營收規模由 2011 年的 143.4 億元,上升至 2015 年的 188.7 億元,預估 2016 年將會達到 206.6 億元。其中,「健身中心、健康俱樂部」類的營業額,更是由 2011 年的 21.3 億增加至 2015 年的 51.6 億,成長率高達 142.3 %。

許多人也從賽事的旁觀者,成為規律運動的實踐者,甚至是經常上場的熱愛者。過去四年國內耐力賽事(馬拉松、路跑、鐵人、越野)場次,從一年不到 200 場增加到將近 500 場

那麼為何近年運動產業會有如此巨大的改變呢?

人才與技術提昇,驅動運動產業改變

運動產業近年在台灣的高速成長,除了因為消費型態的轉變、人口結構轉型,更重要的是人才面與技術面的同步成長,以及行動網路與社群媒體對於運動瘋潮的推波助瀾。

從人才的角度切入,現在台灣有 82 個運動與休閒管理相關系所,加上體育專業相關系所就超過 100 個。產業人才的供給不虞匱乏。

一般大眾的運動知識也在提昇中。運動生理學、心理學、社會學、行銷學等知識,一方面隨著職業運動與國際競賽的白熱化而加速累積,另一方面隨著耐力運動與體適能觀念的普及而擴散。從專業的運動員與教練社群,一直到運動產品製造業與運動服務業,都更加了解運動相關知識。

而從科技的的角度切入,半導體產業過去 50 年遵循摩爾定律,讓上網人口成長 10 倍,出現超過 15 億人使用的全球級社群媒體 Facebook,與普及的穿戴裝置。這讓運動風潮更加擴散。

除了上述人才與科技的增加,長期來說,運動產業的典範轉移,是因為人們藉著科技,開始從舊社會型態的限制中解脫,轉為追求生命的本質,特別是運動的樂趣。

「現代化生活」的結構問題
我們熟悉的現代化生活,已經成為「效率至上」的生活。《物聯網革命》一書中指出,人類數百年來的工作與生活方式,發展出現代的三大特徵:工業化、自動化、數位化。而共同的結果就是人類不斷追求效率。彷彿把時間與空間壓縮到最短,人類的煩惱與問題就通通會解決一般。

例如工業化帶來的鐵路交通、機械工廠與都市景觀,石化產業推動的汽車通勤、塑膠時代、城郊生活,還有資訊技術造就的行動網路、內容爆炸、產消合一,都讓我們越來越習慣,甚至依賴高速、便利的生活型態。

可是,為了追求效率,我們的飲食被食品工業與餐廳主導,移動方式被交通工具與工作模式決定,我們也將健康外包給醫院或健保。此外,工業化、規模化與全球化的追求,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沒有機會選擇學習、工作,與居住方式。

長壽卻不健康
另一個現代社會面臨的嚴重問題,是長壽現象。在二次大戰之前,多數國家的平均年齡很少超過 50 歲。因此退休年齡訂在 65 歲,是因為多數人其實活不到這個年紀。

但經過戰後 50 年的文明發展,尤其在公共衛生、醫藥技術的快速進步下,多數已開發國家的平均壽命都來到接近 80 歲。

也因此,戰後嬰兒潮世代(目前大約 60 - 70 歲)將比上一個世代平均多活 25 年以上。這多出來的 25 年,卻有一半都必須退休。這不但浪費了他們的生產力,而且社會必須耗費財務與社會資源在照料這個世代。

長壽是好事,但大規模的長壽人口卻是人類從來沒有面對過的困境。光是醫療與長照資源的短缺,加上世代之間競爭資源與權力,就是各國遲早都會面對的問題。

就算是只看目前逐漸步入中年的 X 世代(1970 ~ 1980 出生),他們雖然目前看來相對健康,但是由於習慣自動化與資訊化的生活,身體狀況其實比父母輩當年更差。這是因為現代生活造成了運動不足、吃食品工業產品、工作時間更長、忍受高大的生活壓力等因素。

黎明之前,總是特別黑暗。

科技解放了人的困境
這是個最糟的時代,也是個最好的時代。人類因為科技發展,而面對史上最嚴峻的人口與結構壓力;卻也將因為科技,不再受制於為資本、企業、特定組織工作的命運。

正如同當年的蒸氣機與火車取代了人力與動物;現在重複性、勞力性甚至知識性的工作,也將在未來十到三十年之間,被智慧化機器取代。

此外,有了大數據,人類即將進入預防性與個體化醫學的年代。醫療資源投入的領域,將逐步從診斷與治療,改為預防與追蹤。新一代健康產業的核心技術,將是行動網路、穿戴裝置與人工智慧。運動科學也將與家庭醫學、預防醫學的領域重疊。

零邊際成本驅動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將改變教育、工作與生活型態,重新釋放人的本質。

解放的人類,將回歸本質、創造樂趣

人的本質是為自己學習、適應時空變動、並在當中創造各種可能性。而在我來看,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樂趣。

當一個人可以不斷地創造樂趣,他將不會喪失對生命的熱情。而運動,就是符合生物本質,既有重複性(基礎動作)與變異性(個人天賦),又有適應性(身體狀態與環境變化)與創造性(樂趣與價值)的一件事。

運動不僅是鍛鍊體能、發展身體的方法,更是創造樂趣、提升生命的基礎方式。另外在規律運動中,人可以鍛鍊自己的意志控制,探索個人本質。

現代化生活雖然摧毀了我們對身體的直覺與本能,但透過科技,人類將能重拾運動與健康。除了運動之外,飲食與作息、學習與工作也都可以運用科技改變。

從我個人投身運動的經驗來看,消費者真正缺的不是技術與裝備,而是空間與時間。隨著穿戴裝置、互動場地甚至運動機器人的出現,消費者將有更多元而彈性的運動方式。差異化與個性化的產品也將出現。

相較於成人市場著重健康、提升工作力與休閒放鬆,兒童市場則聚焦在運動能力與習慣養成,並培養獨立能力與良好生活方式

運動不僅為了健康,更是為了自由

總結來說,人類雖然面臨史上最嚴峻的世代衝突危機,但也將見到全面釋放身體與心靈的新時代出現。

透過科技的輔助,運動將不再只是競賽與訓練,而是賦予人們理解自己、鍛鍊身心、創造適應力與自制力的方式。

此外,運動將廣泛與食衣住行育樂結合,一同創造更有樂趣的生活。在可見的未來,運動也將不再是無聊、痛苦與汗水,而是創新、樂趣與成就的來源。

米開朗基羅曾說:『我不是在雕刻,只是把困在石頭裡的大衛釋放出來。』運動也一樣。我們每個人的身體裡都住著完美而健康的自己,只看你是否願意透過運動將他或她釋放出來。

(圖片來源;本文同步刊登於有物報告 2016/12/15 策略長文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