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只要有決心,永不嫌晚。而在台灣,時機已經成熟了。
台灣向來以中小企業為產業核心,雖然近年來有許多知名品牌與集團成為一方之霸,例如 台積電、聯電集團、友達、鴻海、廣達、趨勢等等,不過可以看出來大部分都是以代工模式(當然近年來已經逐漸有品牌力道浮現)以及硬體製造為主(除了趨勢科技等軟體業,以及這十年最火紅的IC設計產業之外),而且由於分紅費用化、資本市場波動、全球金融海嘯等內外因素,這兩三年非常多的工程師與經理人逐漸離開集團公司,想要投入創業領域,問題是,怎麼開始,還有,台灣是否適合創業?
過去三十年,台灣處於全球科技產業蓬勃發展的時空背景,加上成立科學園區(地)、引入創投產業模式(錢),以及號召歸國學人與專業經理人、帶領本土創業家及後續優秀人才(人)一波波投入,成就了先後稱霸全球的半導體、面板及資訊科技製造產業,但也犧牲了其他領域的人才投入機會與累積深度,對國家產業結構與人力資源配置產生長期而不可逆的影響。而過往二十多年,非常多的創業機會與成功因素,來自產業鏈中的空隙填補,以及極小的差異競爭,導致目前台灣產業的工作環境與職場文化扭曲,許多公司必須靠員工超時工作來換取逐漸微薄的毛利率。(嘆)
時過境遷,隨著科技產業的市場成長日趨飽和,公司營收規模擴大的速度趨緩,各集團開始以併購取代發展,把人才當成奴才。許多科技業菁英發現這條不歸路終將走到無法回頭或抬頭的地步,因此開始尋求創業可能性。除了發想創業主題,匯集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創業家們可能也會問,在這個蕞爾小島上,還適合創業嗎?
我個人認為,台灣目前在全球所具有的優勢,包括對全球前三大經濟體:美國、中國、日本的長期經貿合作關係、企業伙伴交流深度以及社會文化語言熟悉,加上台灣素來以優質而平均的人力資源及高度創意聞名於世,以及已經成熟的完整製造業產業鏈關係,快速的商品原型開發與小而美的市場試驗環境,因此台灣雖小,但是創業機會與可行性極高,重點是如何培育創業人才,除了發現或發明關鍵技術,還要能掌握關鍵客戶與市場商機,以及企業經營所需要的財務、行銷、業務及品管能力。
台灣新一代的創業族群,以大台北地區來說,以有意創業的學生及社會新鮮人(含出社會三年內)加上有意離職創業的資深研發人員或經理人來估計,應該不少於五到十萬人。另一個參考指標是從去年初 appWorks 開始舉辦的 Startup Mixer,每次參加的人數,大約都在兩三百人之譜,第一屆 appWorks Demo Day 也吸引了超過兩百人到場。再根據我參與兩屆 appWorks 育成團隊招募的心得,我們第一屆從 30+隊 選出 11 隊,第二屆從 40+ 隊 選出 12 隊,都是極為優秀的人才(80% 碩士以上學歷,90 % 有工作經驗),因此我有很大的把握與信心,台灣有極大的青年創業能量正在累積醞釀,一個優質的創業輔育平台將是發動與引導這波力量的關鍵之一,當然,除了青年創業家與早期投資人的交流互助,還要加上政策工具與產業結構改革的推動,還有許多機構與人才的投入,才能真的將餅做大做實,有得看還有得吃。
創業,只要有決心,永不嫌晚。而在台灣,我想時機已經成熟了。若您有意加入小弟規劃中的 YEAST(Young Entrepreneur and Angel Society in Taiwan)平台,請在底下留言。若是已經從事 Web 3.0 創業的團隊,更歡迎直接報名三月底即將截止收件的第三屆 appWorks 育成計畫。
以人的本質來說,台灣非常適合網路創業!幾年來我所認識的網路人都非常聰明、認真學習、有彈性,然後台灣人非常適合和中國新一代的年輕人合作,因為這些人喜歡「擁有台灣朋友」,而且很喜歡台灣的創意。關鍵就是這個了~
回覆刪除台灣人很適合網路創業,卻不適合把台灣當作內需市場做網路創業,台灣內需市場太小,每個年度新創網站排出來,幾乎都只有一到兩家公司成功,而且所謂的成功,大不了營業額二千到三千萬。但網際網路本來就是無國界的產品,台灣島嶼性的特質本來就是出口導向。
所以上一個世代是製造出口,這些已經茁壯的巨人努力於「品牌出口」。這個世代則是想盡辦法「創意」和「英雄」出口,看著一群一群的設計師都往自我名稱品牌邁進就知道,英雄則是王建民和李安還有小胖。
接下來的我們則要「網路」出口,就如以色列一樣走「技術」出口路線一樣,這個局能不能成,上靠詹先生直達總統府做政策推動,中間就須IC現在的努力,最後就是這一批新創網路團隊的國際觀囉!
顯二
好的平台應該被推廣與參與,推!
回覆刪除身處最傳統的不動產業,覺得更應該善用網路科技&社群
願你的目標達成
http://www.realtaipeiestate.com.tw/
YEAST(Young Entrepreneur and Angel Society in Taiwan)這平台有在那?
回覆刪除